其他文章的消息

大齋期的歷史和意義(節錄)

發佈日期: 2015年2月27日
作者 : 鄺保羅大主教
 
大齋期的意義                   鄺保羅大主教
大齋期的目的是更新和強化我們信徒的屬靈生命。教會雖然在禮 儀上提供這麼豐富的機會去幫助我們反省信仰,但同樣重要的事 情就是我們每個信徒在大齋期間要作個人的反省。每當我們提及 大齋期時,第一件令我們想起的事情就是禁食。禁食是指完全不 進食或進食一些僅僅維持到生命少量的食物。除此之外,其實大 齋期可以幫助我們放棄或戒掉許多不好的事情,如壞習慣或一些 窒息我們屬靈生命的事情。同時,大齋期亦可以幫助我們採取一 些積極的行動來強化我們的屬靈生命,例如多讀上帝的話語 --聖 經和其他屬靈書籍。
 
以下引用本教區編印之大齋期首日(灰日)禮儀(試用本) 中之「釋義和邀請」,來清楚解釋大齋期的目的和意義。
 
「主內的兄弟姊妹,從古時起,基督徒便以懺悔和禁食,作為 紀念基督的受苦和慶祝他的復活的準備;這種虔誠的鍛鍊方法逐 漸成為教會的習慣。
 
「起初,虔守大齋期的人是準備在復活日領洗的慕道者,和因 犯重罪曾與教會分離,而又願意與教會復合的信徒。經過一段時 間,教會體會到,虔守大齋期可以幫助信徒重視悔改的呼召,及 福音所宣揚赦罪的保證,因而增加對基督的信心和忠誠。
 
「因此,我奉教會之名邀請你們,以自省和懺悔,以祈檮、 禁食和克己,以閱讀和默想上帝 聖言等方法,虔守大齋期。」
 
大齋期由灰日星期三開始。這日是教會年曆中兩日最莊嚴和 最具懺罪氣氛的日子之一,另外一日就是受難日。根據西方教會 的傳統,信徒在灰日便會舉行禁食和到聖堂出席崇拜,(但東方 教會的禁食期則提前於該週的星期一舉行)。我們聖公會並沒有 明文規定信徒在該天如何禁食,或食甚麼。但傅統上在該天,我 們應該盡量少吃肉類或甚至完全不吃,而食物的份量則較平日為 少。
 
灰日的名稱取自昔日信徒在懺悔認罪時將塗灰在額上以示真 誠認錯。這個習俗發源於昔日居住於今日法國一帶的基督徒。而 他們這樣悔罪方法最終是仿效舊約時代的人所採用的哀傷和悼念 的方法。聖公會跟羅馬天主教會、路德宗一樣都會在這日舉行塗 灰禮。而我們聖公會在該日崇拜將採用大齋首日禮儀,而那些灰 則取自去年棕枝主日留下來的棕枝,燒燼而成的灰。
 
大齋期第四主日有時稱為「大齋中期主日」( Mid-Lent Sunday),又名「小點主日」(Refreshment Sunday),又名「母 親主日」(Mothering Sunday),或又名「歡喜主日」(Laetere Sunday)。 因為在該日的福音經課(乙年)是有關主耶穌給五千人吃鮑的神 蹟(約 6:4-15),因此俗稱為「小點主日」。在英國,傳統上在這 個 主 日 , 在 校 寄 宿 的 學 生 或 在 外 工 作 青 年 便 會 特 別 回 家 探 望 母 親,所以此主日又稱為「母親主日」。而此主日又稱為「歡喜主 日」是因為進堂詩篇(乙年)是 122 篇中的第一句「人對我說: 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我就歡喜。」其實這主日的用意,是用鼓 舞和強化在大齋期禁食和悔罪的信徒,好讓他們有能力和勇氣繼 續持守餘下節期內的規距。此日的意義跟將臨期第三主日(喜樂 主日 Gaudete Sunday)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有些教會於是主日採 用粉紅色,代替傳統的禁色以示與其他大齋期主日有別。
 
大齋第六主日是稱為受苦主日,或稱棕枝主日,是聖週的開 始。
 
轉寄文章 列印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