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培育部—好書推介的消息

一棵樹栽在溪水旁──盧雲談靈性塑造

發佈日期: 2019年2月17日
作者 : 亨利.盧雲、米高.基斯頓生、利百嘉.莉雅 (Nouven/Christensen/Laird)
 

歲月留痕,誰的過去沒有失敗、挫折與困難?誰的過去沒有哀傷、怨恨與恐懼?然而,在靈性塑造的旅程上,一個與我們的常識相違背的基本原則,就是那些我們避之則吉、視之為不幸,或迫使我們面對自己的限制的事物或生活經驗,往往是最能滋養我們的靈性生命、促進我們靈性生命的轉化與成長的。盧雲在書中談到在面對他母親的離世時說:

「就在我哀傷流淚,在我感受最徹骨的痛楚時,一件新的事情發生了。在痛苦裹,我感覺到一種比痛苦更深遽、更奧妙的喜樂⋯⋯真正的哀傷是有果效的,它讓我們打開心靈去經歷失去的痛楚,提起勇氣承認和感受我們心裹的創傷,釋放自己,容許自己在痛苦中流淚,或在不忿中怒吼。唯有我們甘冒風險,面對自己的無能和無奈時,在心的深處才有機會找到喜樂。」(頁58-59

從哀傷到喜樂的轉化,正如盧雲在書中所探討的其他靈性生命的轉化(包括從晦暗到澄明、從幻象到禱告、從怨恨到感恩、從恐懼到愛、從排斥到接納、從抗拒死亡到和死亡做朋友),就是受聖靈引導的心靈的律動(movements),並沒有捷徑,也無法一蹴即就,而是需要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各種不斷變化的悲喜劇情中作持續的靈性修行。

這條靈性塑造的道路,是一條與「心」連結的道路。這條道路使我們與我們的生活建立新的關係:生活所帶給我們的種種經歷或際遇,不再只是根據時間(chronos)的先後次序而發生支離破碎的偶然,而是上主塑造我們靈性生命的時機(kairos)(頁10-13),好使我們的心靈覺醒,得以認出及經歷上主在萬事萬物中對我們的愛與恩寵。

既然靈性塑造的道路是一條與「心」相連的道路,那就意味着我們需要換個方式來看待靈性塑造的問題。我以為,我們可從該書的結構得到兩點啟迪。第一,該書每章都以一個喻道故事開始,這是個很好的設計。靈性塑造的對象是「心」,正如盧雲在書中所強調的:

「靈性塑造說的並不是通向完美之道的階級或階段,而是藉着禱告自頭腦降至心靈的律動(movements)。」(頁xxviii

既然談「心」,就不是說理或哲理的思辨,而是讓「心」向「心」說話,而故事則是良好的媒介,能讓信息直指人心。

第二,該書每章都以對一幅藝術作品作「神聖的凝視」作結,這正指出,要讓向「心」說話,讓「心」覺醒或得到轉化,我們就得從狂亂的營役中稍息下來,安住於當下,讓心靈在靜默(silence)中恢愎力量。

話說回來,靈性的塑造不單是走向「心」的內在旅程,亦是走向人群、向服務伸展的旅程,由於篇幅所限,這部份就留待讀者慢慢細嚼了。

余鋒倫

 
轉寄文章 列印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