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培育部—好書推介的消息

約伯記釋讀──當好人遇上壞事

發佈日期: 2019年2月03日
作者 : 哈洛德.庫希納(Harold S. Kushner)
 

《當好人遇上壞事》的作者哈洛徳庫希納(Harold S. Kushner)於美國猶太教神學院被按立為拉比。

作者認為整卷《約伯記》是一場辯論,記述約伯和三位朋友的對話,從中探討臨到好人身上的惡運是否來自上帝。值得大家注意是,他的朋友:以利法、以勒達和瑣法,本來不是要到約伯家和他辯論,或矯正他的神學。當時約伯遇上喪親與疾病的苦難,朋友們是真心來探望安慰他。約伯亦不是要為自己辯護,他只希望從上帝或某人口中知道他受罰的原因。

概括三個回合對話,約伯三位朋友搬出傳統及廣為接受的共識,就是上帝是偉大的;衪比我們更認識自己,以及祂的懲罰必有其理由。若約伯不再堅持自己無辜,而懇求上帝的善待,那麼憐憫人的上帝極可能寛恕他。相對於朋友的論據,約伯認為只是抽象的信念,神學的概述,沒有實質根據。而他喪親和生病的事實比他們的理論更有說服力。

年青的以利戶打斷他們的對話。他宣稱上帝真有為自己辯解,祂在懲罰我們前後都會這樣做。另外,若約伯堅持説自己是清白的,也就是暗示上帝不公義,不誠實,這就證明了約伯的不虔誠。

作者隨後引用馬丁布伯(Martin Buber)界定神學與信仰的分別;神學是對上帝本質的理性思索,而宗教(信仰)是真正與上帝同在之中經歷生命的改變。之前約伯和朋友關心的是神學,當上帝從旋風中出現後,事情轉向信仰。上帝之所以來不是解説自己的作為,或回答约伯的問題。作者指上帝似乎説:世界是特別按人類的利益而設計出來的想法,這只是人類一廂情願的看法,而不是衪的看法,不是每件事都與他們有關。

他們討論的是上帝的公平與仁慈,上帝讓不應承受的事情發生在某人身上,是因為公平的考量與人的愁苦都約束不了祂?約伯不斷悲嘆:我能做甚麼?這是祂的世界!上帝耐心向約伯解釋,祂讓人能自由選擇善良的同時,不可能沒有選擇邪惡、傷害和摧毀的自由。

「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約伯記42:5節)約伯在這刻之前,對上帝的認識僅限於神學方面,而他卻難於將這些教訓跟他生命的遭遇及他所關懷的人生活關連。現在他與上帝相遇,就是由神學進入信仰經驗的領域,他的疑惑得以消除。

最後作者道出他對《約伯記》的理解,上帝指定兩個受造物的領域,放棄其控制權,其中之一是大自然與自然律的領域。上帝是道德的,但大自然不是。另外一個上帝限制自己作出干預的領域是人類有選擇善惡的自由。人類每天就要做上百個決定,考慮甚麼是該做的事,並在出錯時從錯誤中學習。但人類也被賜以偉大意念及心靈解決難題。最重要的是上帝創造世界後並沒有離棄它,衪經常在這裏,施予安慰、鼓勵和力量。


侯廷勳 
 
 
Facebook 分享 轉寄文章 列印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