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樂部的消息

本堂104周年堂慶詩班獻詩

發佈日期: 2016年9月11日
 
歌名: Ave Maria
歌詞:
Ave Maria, gratia plena, Dominus tecum, benedicta tu in mulieribus, et benedictus fructus ventris tui, Iesus.
Sancta Maria, Mater Dei, ora pro nobis peccatoribus, nunc, et in hora mortis nostrae.
Amen.
聖樂簡介:
巴哈/古諾:聖母頌 ( J. S. Bach and Charles Gounod: Ave Maria)原 本是巴哈的12 平均律 C 大調前奏曲與賦格,後來於1859 年,由法國作曲家古諾在此曲的基礎音樂上添加了主旋律,取名為《聖母頌》。《聖母頌》是世界著名男女高音、流行樂美聲歌手及合唱團都曾詮釋過的曲目之一,它同時也常成為豎琴、鋼琴、管弦等等各種樂器的演奏曲,更是教會重大節慶或頌歌聚會不可或缺的經典樂曲。每顆古典而優雅的音符,彷彿是瑩露一滴,在夜深人靜、心靈需要滋育時的甘霖。隨著緩緩輕柔的旋律,心靈似漫過一股暖流,得著靈魂深處最無以抗拒的慰藉,那一種祥和舒暢,令人動容;而歌詞方面,則是由歷代聖徒源於聖經(路 1:28、42)逐漸發展出來的。 
 
歌名:Make a Joyful Noise
歌詞:
Make a joyful noise unto the LORD, all ye lands. Serve the LORD with gladness: come before his presence with singing. (Psalm 100:1-2)
聖樂簡介:
今天是聖馬利亞堂的堂慶,是數算主恩,重申使命的日子。一百零四年以前,本堂孕育於永生上帝的旨意,萬王之王、萬主之主要把她安放在銅鑼灣,在這個地方為祂作鹽作光,以服務述說天國喜訊,濟貧弱體現活水甘霖,藉聖禮傳講奧妙救恩,聚信徒宏揚基督聖道。在耶穌基督的帥領之下,教會跟隨聖母馬利亞純正順服的懿範,堅貞地作基督聖潔無瑕的新婦,宣講活現公義、愛和寬恕,使世上被罪所分裂和奴役的,可 以獲得自由,在祂裡面返璞歸真,並在澎湃的讚嘆中與生命的主連繫。今天特別選上了音樂之父巴哈(J.S.Bach)的風琴傑作《BWV 556》, 並配以詩篇 100 篇作為歌詞「普天下當向耶和華歡呼!你們當樂意事奉耶和華,當來向他歌唱!」結合而成的頌讚歌,作為呈獻上主的敬禮。 《Make a Joyful Noise》的層次感豐富,旋律優美,歌詞真誠直接, 有一種誓要把人類由敬畏而生的原始愉悅,盡情的傾瀉於心意與聲韻間的衷情。通常唱頌這首聖樂前,先由琴司獻奏一次,隨後由詩班以四部和聲歌頌,如此安排實在最適合在今日這個喜慶的日子向主呈獻。願聖馬利亞堂眾弟兄姊妹,都能夠懷著「念先賢、數主愛、頌神恩、思己職」之心,重申使命,立志過榮神益人的生活。
 
作者簡介:
104 周年堂慶獻唱的兩首樂曲,都是出自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 年 3 月 31 日-1750 年 7 月 28 日)的創作,他是巴洛克 時期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同作曲家韓德爾和泰勒曼齊名。
 
巴哈 7 歲已開始學習聖經、詩篇、教義問答等,他特別專注於德文和 拉丁文的福音書和使徒行傳;亦曾到修道院研習《神學概論》。除了 宗教經典,馬丁·路德在音樂上對巴哈也有啟發。巴哈曾創作許多以簡潔配樂而成的曲調,加入希望傳達的信仰內容,一般稱為眾讚歌,或 是聖詠合唱,藉音樂宣揚宗教改革的理念,贏得不少信徒。巴哈致力 經營眾讚歌類型的曲調,他在呂內堡的米歇爾學校的數年,經歷唱詩班的日子,為他積累了大量 16、17 世紀的宗教眾讚歌曲目。馬丁·路德傳於後世的的聖讚歌集,可說是巴哈音樂的不竭源泉之一。
 
巴哈被譽為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被尊稱為『音樂之父』,
 
他的音樂亦是西方文化及人類藝術領域的重要資產。
 
轉寄文章 列印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