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顧的消息

演劇發展

發佈日期: 1992年9月01日
作者 : 鄺曾翠巧(COW姨)
 

在八十週年紀念的時刻,可供回憶的事真是不勝枚舉。關於本堂早年戲劇演出的成果,是還有回味的價值的。簡單來說可分為三個時期:最早期是由簡達才的長子簡子超領導。他選用好劇本,大家落力演出,成績甚佳。後來他移居星加坡,乃轉為中期。時維一九三七年,新堂落成,副堂舞台成為理想之實驗劇場,台上排練,台下製景。得李求恩牧師的支持及交際部部員的合作,曾演出劇目:「白茶」、「狄四娘」、「理想夫人」、「皮革馬林」和「蘇州夜話」等。在「蘇州夜話」演出當中,李守忠飾演老畫家,他重逢失散之愛女(伍冬瓊飾演)情減泛濫,熱淚滿腮,就在此刻竟然連黏上之假鬚也給溶脫。還有「狂風暴雨」一劇當中,曾新月(馬永雄太太之姊)飾女間諜;為了逼真動人,竟用上真鎗虛彈對她射擊。鎗聲彈火突發,嚇得多位觀眾蹲避椅下,這都是我們演出的花絮。

到一九三九年,由鄺冠雲先生領導演出「原野」,佈景力求真實,以至換景需時,幸得李牧師往幕前祈禱,方得順利演出。觀眾有何明華會督與港大教授許地山和馬鑑等。他們一致給與好評,使我們興奮異常。那數月排練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鄺先生並擔任特刊總編輯,由李牧師及黃政奎先生等招徠廣告,所得款項,全數撥為副堂的二百張雕花木椅的定製費用。當年之中堅分子是:李守忠、守正、守慧、梁抱誠、黃瑤可、李愛蓮、簡月珍、譚天欣、焦沃南、曾翠巧及黃政奎夫人等。

一九四五年戰後重光,李應標牧師為堂主任,復推廣戲劇。「發燒友」曾翠巧(COW姨)為當時領導人,由她聯絡劇運愛好人仕,例如:良鳴、朱克、陳有后、和駱恭等,並邀請他們來指導和幫忙,使佈景、燈光、化妝等大有進步,自是更臻理想。而服裝之設計及修改,既是黃政奎夫人的特長,自然是由她負責;又得其妹莉莉襄助,表現尤其出色。一九四七年演出膾炙人口之巨著「少奶奶的扇子」,主角是簡月娥、曾翠巧、馬永雄、林永鏗等,演出成功,可算轟動一時。當年演出之劇目尚有:「佳偶天成」、「表情逼真」、「雷雨」等。而「千方百計」一劇是蘇明、簡子略、黃彬的傑作。

一九四八年曾翠巧移民往美國之後進入第三期。得許碧璋牧師支持,及少年部部長的協助,聖馬利亞堂之劇運進入最高峰的境界,成績輝煌,有口皆碑。演出之劇目有「太平天國」、「朱門怨」、「魂歸離恨天」等。此時加入的幕前幕後的工作人員有阮佩德、梁舜燕、和曾莉莉等。到一九五五年後是如何進展,我不清楚了。

戲劇是綜合藝術,需要很多工作人員的配合。青年人在暑假期間,天天來副堂,大家分工合作;在戲劇排練和演出過程中,彼此間孕育深厚感情。

此期戲劇演出的售票收益撥為償還教堂建築債項的用途。道具和最名貴的絲絨前幕,俱由永安公司借用或捐送。我們得許多人的幫助才有以上美好的成績。

我們也有困難的時刻,有時因票已售,戲要演出,有如「騎虎難下」。但是我們不灰心,在祈禱當中,求神給我們勇氣和忍耐。在神的引領下,我們努力去耕耘,結果有了好收成。我們都知道要感謝許多、許多人(篇幅所限,未能提及全部名字),更要感謝上帝。

 
轉寄文章 列印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