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回憶的消息

信仰成長在少年

發佈日期: 2012年9月07日
 

在青少年部的成長

青少年部現時有三個團契,分別是喜樂團(對象:在職青年)、仁愛團(對象:高中及大專生)、和平團(對象:初中學生)。團契每週一次,每年亦會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讓青年人經歷信仰,其中包括青年主日、福音營及籃球事工:

一)團契週會(陳立基)

團契週會是青少年部各類活動的“主菜”,它擔當著最重要的角色,是青少年部最根本的活動。

“團契”在聖經中的意思是“鄰舍”,指人與人之關的鄰舍關係。團契就是要建立這種關係。藉著這種關係,我們分擔年青人成長的煩惱,分享他們的喜悅,又透過講解和研習聖經,介紹基督給他們認識,使他們成為能言能行的基督徒。

青少年部的團契週會內容多元化。導師針對年青人的年齡與能力,為他們設計合適的活動。團友透過遊戲、研經、詩歌分享、代禱、戶外活動等,學習基督捨己為仁的精神,為教會和社會服務。在團契中,團友互相學習和服侍,實踐愛人如己。

團契亦向年青人提供事奉機會。團契週會活動一般由四至五位導師處理,他們主動接近團友,了解他們的生活,從而選擇合適的團契週會方向,設計有趣的活動。青少年部會不時邀請和訓練團友,塑造他們成為團契導師,為上帝服務。這些訓練不但使年青人愛主、愛教會,更使他們掌握不同技能,如關顧、公開演講、引領思考、組織專案活動等。

雖然團契人數偶有浮動,團契週會運行不順,但我們決以信心和順服努力執行使命!

二)青年主日(羅樂婷)

每年十一月第二個主日是青年主日,青少年部一眾弟兄姊妹會分組預備早餐會、午堂崇拜和特刊。

早餐會分成侍應、茶水及食物組,青少年部部員會親自下廚準備一些較特別的早餐和飲品,如香蕉益力多、香蕉奶昔帶給會眾驚喜。青年人亦會幫忙傳遞食物給長者,並與平日較少接觸的教友傾談,加深了解。對於一些較年幼或初加入聖馬利亞堂的少年人來說,這實在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學習彼此服侍。

緊接着的午堂崇拜主力由青少年人負責,包括招待、讀經、待禱、詩歌獻唱、感恩分享等。此外,崇拜亦會邀請其他堂的牧師講道,主題多是圍繞着勉勵青年人堅守信仰。一班青年人穿上部褸和部衣進堂和獻唱,顯得格外整齊和醒神呢!

另外,青少年部會透過特刊分享青少年部過去一年大事回顧、團契活動相片和部員信仰體會,與教友分享青少年的成長點滴。特刊製作精美,別出心裁。

三)福音營(余幗芬)

青少年部一年一度的福音營,帶給我們難忘的經歷,總是令人期待。

喜樂團的退修營多是兩日一夜,雖然時間短促,但每次都很期待,若果時間許可,團友都會盡量參與。退修營可以讓團友暫時放下生活和工作上的煩惱,讓自己能夠得到真正的安靜,做到自我反省。除此之外,亦可好好享受與弟兄姊妹一起相處,透過不同的活動、討論、查經及祈禱,加強彼此的關係和認識。雖然我們不只靠退修營來增進彼此關係,但當大家在營中集中做同一樣事,加上相處時間多了,感覺非常良好!在信仰方面,退修營讓我們思想到與上帝的關係狀況如何,作一個大檢討。總括來說,退修營讓我們得到寧靜,啟發自己多些思考,重新得力。

四)籃球事工(王秀峯)

籃球事工是一個很奇妙的事工,利用一個籃球,使一班互不認識的年青人建立關係。

聖馬利亞堂的籃球事工在很久以前已經存在,自己也是因為籃球才進入教會。當我在教會的第八年,青少年部的籃球事工再次興起。到今天新的籃球事工團隊差不多成立了一年,當中經歷到很多不同考驗,包括球員的流失、意見不合、練習地點問題等,最後的解決方法往往就是靠大家禱告的力量,而上帝真是看顧我們每一位。

最初聚集一群不同背景身份的年輕人,他們心中只有籃球,如何將信仰帶入他們生活中,是我們最困擾的問題。藉著不同活動及籃球訓練比賽等,令大家了解認識更深,上帝的種子才慢慢在他們心中發芽。

今年正是聖馬利亞堂一百周年的大日子,籃球事工團隊籌備了半年的堂慶籃球邀請賽,除了可加強與友堂中校的關係外,也令整個籃球隊的隊員更加團結,球員對比賽的認真態度,更令他們對教會有多一份的歸屬感,與上帝的關係也更加緊密。

看到球員的成長,由自我反叛,變得漸漸懂得與人分享,並在隊友失落或生活上徬徨無助時互相支持和鼓勵,這一切全是上帝的恩典!


五)在聖馬利亞堂的日子

許殷倩:我自少參加主日學,得到很多姨姨照顧,一直在基督的愛中成長,從沒有停止信仰生活,上帝待我真好!

麥明心:聖馬利亞堂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地方,讓人參與很多不同的服侍崗位,現在自己亦在全職修讀神學碩士,好好裝備自己,努力服侍上帝。

羅樂婷:教堂給我的感覺很輕鬆自在,牧師很友善,團友都很活潑好動,彼此之間的關係很純真,參與團契活動令人忘卻煩憂。查經的時候,團友的分享及鍾嘉樂牧師和師母的教導對我都十分寶貴。聖馬利亞堂一百周年,希望教堂繼續興旺,並且上帝的愛一直伴隨着我,而我亦可帶給身邊的人多點溫暖。

王秀峯:教會是我離開中學生涯後接觸的地方,在這裡認識了很多朋友,更加認識了改變我一生的上帝。我的團契生活,由耍玩開始,直到做了團契團長,發現身邊除了弟兄姊妹外,還有很多小天使守護我,這是教會團契中給我的安全感。

余幗芬:我在聖馬利亞堂的日子很久了,由一個不熟識的地方,現在已變成我生活的一部份,就好像我第二個家一樣。它見證了我的成長,人和事都不斷在變,但聖馬利亞堂的宗旨就沒有孌:就是讓人認識上帝的地方。回想起這些日子,十分感恩,在我成長的階段中都遇到不同的弟兄姊妹,給予我支持和鼓勵,還有長輩的提醒,一句慰問的說話,一個情深的擁抱,一同喜樂,一同流淚,這一切一切讓我看見上帝的愛,還有最重要的是在某些弟兄姊妹身上學到怎樣做一個好的基督徒,這是我在聖馬利亞堂找到最寶貴的東西。教堂的人比較真誠,在這裏我可以完全地放下自己,以一個舒服的方式跟弟兄姊妹交往。在這些日子中,我身邊不斷有人離開教會,我相信總有他們的原因,但對我來說,我很喜歡聖馬利亞堂這間教堂,不單讓我感到舒服,而最重要是給我一份深厚的情。在我人生中最失落最痛苦的莫過於我爸爸的離世,這段日子真的很難過,但幸好有很多天使圍繞着我和我的家人,不斷的為我爸爸及家人禱告,他們的關心和支持真的難以形容,最感恩的是爸爸在離世前接受基督並受洗。對於你來說,在聖馬利亞堂的日子,你有甚麼得著呢?

陳立基:我在聖馬利亞堂的日子,從1993年9月開始。當時我入讀聖公會聖馬利亞堂中學,並參加學校團契。兩年後,我參加由港澳教區主辦的夏令營,營後開始參加聖馬利亞堂的仁愛團。1997年受洗和按手加入教會。不久,喜樂團成立,我以高中生的身份加入喜樂團,並且開始於仁愛團事奉。其後進入大學生活,使我有更多時間參與教會工作。我開始擔任團長、青少年部副部長,又獲選為牧區議員及擔任青少年部部長,並於前年獲選出席第七屆香港鳥教區議會,這一切都是教友、導師和牧者對青少年工作的肯定。去年,我與在團契認識的余欣容結婚,開始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我在聖馬利亞堂認識了生命的主,又從經歷團契的起跌,看見和學習導師們對信仰的忠誠與堅忍。事奉的期間認識了不同背景的朋友,同時又分享弟兄姊妹信主的喜悅,都是上帝所賜美好的禮物。此後希望我和我的一家都忠於基督,願上帝繼續幫助和賜恩與我。

 

 
轉寄文章 列印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