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回憶的消息

淡然而甜蜜的往事

發佈日期: 2011年11月08日
作者 : 李崇慶
 

有幸與區光銳夫人(區梁慧儀) 移居美國洛城的梁金培兄弟及馬幗英姊妹談及聖馬利亞堂昔日的往事,特別是五、六十年代期間,一面又看著王堯壽兄弟帶來眾多泛黃的舊照片,聽他們訴說已經遠久的教堂生活點滴,雖然我當年不在其中,但也聽得興趣盎然。

 

一份甜蜜的回憶,滲入了幾位資深教友對本堂濃厚的情懷,聆聽時亦感染了他們對本堂及宗教生活的那份熱愛,我雖然成為本堂教友的資歷甚淺,可說是跟我年齡成反比,一點兒遺憾的是當年沒跟他們並肩而行,但憶及當年香港的社會情況,腦海裡自然地構成一張張記憶圖像,值得一記,以嚮未曾出生的新一代足可溫故知新。

 

區光銳夫人姊妹是在50年代加入本堂,當年她是由小學同學帶往參加主日學,她記憶猶新,說當年每逢周日在上午9 : 45分先在聖堂有小型崇拜及兒童崇拜,馬汝莊夫人為主日學部長,人數過百小朋友,崇拜時還有主日學詩班。崇拜後再到副堂分班上課,主日學開辦初期分為六班,以活動板分隔成課室, 每班由一位老師主持,前面學生坐在櫈仔上課。

 

50年代主日學的教師是聖馬利亞堂附設的小學部老師,簽聘書時有附設一項,要兼擔當主日學的教師,附設的幼稚園老師也要有此要求,也許是當年不如今日的主日學多義務教師,人手缺乏才出此策,反觀今日不少教友踴躍充任主日學教師,況且樂在其中,培育新一代認識主的厚愛,亦可見出時代的進步。

 

60年代後期當廢除聘用小學及幼稚園教師為主日學導師時,很多現時的資深教友如梁金培及蕭秉驥先生之公子蕭志雄醫生都是當年本堂主日學的「紅袍仔」導師。而當年主日學還有英文聖經班,朱哲文牧師及盧景謙夫人亦曾為教師。

 

當年主日學還定期舉行各類比賽,例如音樂、作文、背誦金句、找金句出處及繪畫等比賽,聖誕節還參予全堂表演項目如彈琴、樂器隊、聖景等。馬幗英尤記得她除參予與她妹妹馬幗雄表演雙人合奏綱琴外,更與其他五名主日學女同學表演宮燈舞,穿上古代宮女服飾,手拿一枝宮燈起舞。假期時亦經常聯同詩班前往居於北角康福台之馬汝莊醫生及其夫人沈慧芙府上,及居於大坑道現時為大寶閣之溫植慶醫生家中探訪,他們所住的是花園洋房,居住環境甚為寬敞,令一班居住在狹窄環境長大的小朋友甚為羨慕。。

 

其後由主日學培育出的區光銳夫人步入成長階段,由主日學晉升少年部,又加入詩班,她記得梁鼎漢為當年的音樂部部長,詩班安排逢星期五晚上練詩,這安排沿用至今,正是「五十年不變」。記憶中,當年的司琴有何家鎏夫人,廖寶韶 (現已移居澳洲) 永貞 (趙石美夫人的女兒,她其他的兒女均參予教會多個團契活動永明及永德為司禱員、永貞及永杰為司琴、幼女永華為詩班) 等,馬幗英、馬幗雄两姊妹亦先後担當司琴工作,亦因此其父親馬炎璋會計師合家於1972 (六十週年) 堂慶紀念時奉獻新電風琴一座,價值HK$20,750

 

而何獻蓂因其豐富音樂造詣,負責指揮及教練工作。當王堯壽弟兄從其懷舊相片百寶袋取出一張1963年詩班大合照時,各人皆聚精會神記憶每人的名字,更看到聖公會九龍西教區主教蘇以葆站在當中,其两個兄弟蘇以韜及蘇以仁亦是當時詩班成員。

 

音樂部在在崇拜後要開會,每每開會至晚上,甚至是晚膳後才結束,比起如今的聖樂部一年才一次開部員大會,皆因現代香港人事務繁忙,況是如今由提供午餐開始至下午茶時段已商討好各項大事,旋速塵埃落定,速戰速決,乾淨俐落,如今的聖樂部由盧健明夫人 (何綺蓮)帶領下,各成員更親如手足。區太曾負責聖樂部的詩袍管理及雜務,當年詩班亦有不時舉行各項活動,聖誕節前夕報佳音也樂趣無窮,此乃後話。

 

說到此處,梁金培兄弟記憶起當年頑皮事,某次詩班在本堂中學部之天台舉行燒烤活動,他負責燃點燒烤爐,,爐火燃起後,大夥盡興,豈料下面原來是中學教職員休息室,爐火溫度足可令休息室天花板上鋪上的瀝青融掉,會導至在下雨天時有滲水情況,他被當年的黃蒲霖主任牧師教訓了一頓,說他惹禍,想及此,當年的少年人與當今的青少年頑皮可說是不分軒輊。

 

196191日,謝博文牧師初到任 (1961-64),他年青有為,有一粿熱誠心,與青年人年紀相近,在他帶領下,青年團契辦得更出色,舉辦的夏令營活動搞得有聲有色,每逢星期六晚上舉行的青年團契參加者眾,當天,20101118日,有幸與從加拿大回港的謝博文牧師茶聚,能聽到謝博文法政牧師說及當年事,說他跟年青人討論男女之間及兩性關係的問題,人人興致勃勃,講題頗受歡迎,當年羅觀翠女士是少年部部長,梁金培弟兄是副部長。

 

梁金培弟兄憶述少年部當年每逢星期六傍晚由在聖堂舉行的晚禱開始,由年青人輪流作證道短講,然後往副堂活動,有專題講座,正如上述,年青的謝博文牧師盡顯口才,又有集體遊戲,不像如今許多青年人人手執一部電子遊戲機,自顧自的沉迷其中,又有幻燈片欣賞。星期天下午更有多項不同活動,如籃球比賽、羽毛球、燒烤、郊外旅行甚至舉行過多次化裝晚會,端的是多姿多采,舊日的日子裡更多情趣。

 

黃蒲霖牧師主理本堂年代 (1954-67),每逢聖誕節每部都要提供聖誕節遊藝晚會節目,看當年的舊照片可以看出是流行舞台戲劇性節目,而當年活躍的何獻蓂牧師負責美工,如佈景、服裝,以有限金錢及材料能做得一絲不苟,曾以中古歐洲時代背景代替聖嬰誕生年代,繪畫佈景由他一手承辦,至今許多資深教友還對他的佳作念念不忘,歷歷在目。每逢受難節,在附屬小學操場作早禱後,由他及趙永明先生教導以松枝做十字架及扣針等工藝品,甚至可以出售,幫補開支,他算得上是多才多藝,在報佳音也有貢獻,下文即述。

 

說及當年聖誕前夕報佳音的事,詩班於晚上10時後穿着整齊詩班袍,在嚴寒的天氣下,從教堂沿途歌誦聖誕詩經東院道步行往東華東院兒童病院,為入院小童慶祝聖誕節,由多才多藝的何獻蓂牧師負責小提琴伴奏。隨後乘在旅遊巴往三數位教友家中報佳音,往往受到每家以茶點熱誠招待,最後一站是往馬沈慧芙女士或是林永鏗先生在壽山村的家中歡聚至達旦,後來黃蒲霖牧師認為翌日是聖誕日,該養足精神作事奉,就取消了報佳音後的通宵壓軸餘興節目。報佳音完畢要返回聖馬利亞堂休息,詩班席及事奉座亦湊合一宿,甚至席地而睡。

 

當日是2010年的1118日,我有幸能跟數位資深教友暢談他們當日在聖馬利亞堂的經歷和往事,聽來令人油然神往,許多事情情況與如今截然不同,畢竟是時代變遷,但泛黃的照片仍能捕捉當日的歡樂,資深教友對本堂的情感沒絲毫消逝,對神的愛祇有與日俱增,那才是令人感動的事。尚有很多昔日絮事不能一一細表,祇好留待下文再說了。

 

李崇慶手筆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轉寄文章 列印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