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堂聖馬利亞堂與我現在事奉的聖保羅堂只差一年時間分別成立,大家先後慶祝一百週年。而我自小在聖馬利亞堂長大,故希望在此慶典跟大家分享母堂對我的影響。
嬰孩時已在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真愛堂受洗,由於當時家住西營盤,故常常隨母親──陳桃鳳姑娘(馬利亞堂幹事)到該堂崇拜及參與兒童主日學。直至八十年代後期(踏入小學階段),全家搬到銅鑼灣居住,入讀香港真光小學。為避免獨自長途跋涉往西環上主日學,更因為母親開始在聖馬利亞堂工作,於是一家人便順勢轉往聖馬利亞堂聚集,亦開展了在聖馬利亞堂長達二十年的教會生活。
主日學學生
一個小學生很自然地便被安排加入主日學,當時課室是在辦事處二樓,每主日由十時半至十二時半,分兩班進行:嬰兒班及小學班,人數很少,小學班只有四人,導師為陳妙娟姐姐(已移居海外),恆常出席的就只有盧嘉恩 (盧健明夫婦的千金)、弟弟與陳之貞。主日學活動離不開聽聖經故事、學校生活分享、手工、遊戲和茶點等,部長為張樹萱先生(他剛於聖公會明華神學院修畢三年課程,是聖職候選人)。
聖樂部少女組
升上中學二年級時便開始參加馬利亞堂的詩班,逢星期五晚上八時至九時半及主日十時至十時四十五分練詩,而周五練詩則與聖雅各堂的詩班一起練習,地點每月交替於聖馬利亞堂及聖雅各堂輪流進行。每次均由當時聖雅各堂牧區主任何獻蓂牧師指揮及訓練,伴奏則由聖馬利亞堂聖樂部部長盧何綺蓮(何蓮)、聖雅各堂何樂恩及鄧華川擔任,後來還有唐夢妮、夢珊兩姊妹(大小夢)及周何翠珍(大Jen)加入。詩班裏的大姐姐、大哥哥有楊楚霞、黃玉卿、王堯壽、林帝康、盧健明、唐喬芳夫婦等。唐家四口及盧健明夫婦每年都獲勤到獎,每周兩次練詩及擔任早午堂詩班從沒缺席。他們如此投入參與事奉令我十分欣羨,也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標。
在詩班中我屬於最年輕的一批,與另外幾位年齡相約的部員被稱為「少女組」,包括唐夢妮、唐夢珊姊妹、易詠欣、梁君雁、余幗芬。我們每主日午堂崇拜後會常常一起行街、看電影、唱卡拉OK等,吃喝玩樂,應有盡有。而每年也會有一至兩次一起策劃和參與青年營。時至今日,雖然大家各有工作及家庭,而且修讀神學因實習緣故也不能常返娘家(聖馬利亞堂),故我們聚首機會不多,但每逢見面也仍然是份外親切,亦很感謝天父讓我在母堂遇到這麼好的朋友。
主日學侍奉
1997年得到當時部長張樹萱先生邀請加入主日學,擔任導師、兒童崇拜司琴和講故事姐姐。在主日學事奉那十年分別由張樹萱和林秋月夫婦交替出任主日學校長一職,當時人數已由自己參與主日學時的小貓幾隻增至五、六十人,而現在更增至一百人,班級亦由原來的一班慢慢增至八班。每主日的活動先有二十分鐘兒童崇拜,當中包括講故事(聖經或德育故事)、兒童詩歌、奉獻和祈禱 ,然後便分班上課。而每逢聖誕節、復活節和每年結業感恩崇拜也會訓練小朋友在成人崇拜中獻唱。每月的第一主日全體師生也會到聖堂領聖餐1,使主日學與大堂崇拜連接,也讓午堂崇拜的會眾認識同時有主日學在進行。
小朋友的參與,亦達宣教目的,因為很多時家長也會陪同他們的子女出席主日學,漸漸也讓他們認識和相信上帝,開始尋求信仰的真理,決志信主,記憶中有麥文儉(黃文青丈夫),現時他們均被選為牧區議員,在教會中熱心侍奉。
學生群中,在我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幾個家庭的子女︰劉俊宏(劉偉祥夫婦公子)、周侃苓(周志仁夫婦千金)、張昕諾(張樹萱夫婦千金)、許殷蒨(關美貞千金)、陳均霖和陳藹霖(陳建宇夫婦公子/千金)、陳文蔚和陳文希(陳達文博士孫女)、畢嘉琳和畢嘉蔚(畢蒼鯉夫婦千金)、范大章和范小瑩(范玖賢公子/千金)、莊倩、莊正和莊逸(張少娟公子/千金)等,當年天真活潑的小孩,現已長大成人,我們時不時還在 Facebook (面書)交流近況,美好的前程正等著他們,想到這裏,主日學的教導開始開花結果,實在心感欣慰。
聖壇侍從員
除在聖樂部及主日學部侍奉外,1995年我參與聖壇侍從行列,同期有毛雲翔、盧健明、王堯壽、唐喬芳、林帝康、莊思恭、莊思慧及莫轉色等,當時是採用「師傅制」,由「舊人」領「新人」學習擔任聖壇侍從。2002年聖馬利亞堂慶祝九十週年,當時牧區主任林壽楓牧師2計劃在3月25日聖母馬利亞聞報日晚上舉行莊嚴聖餐崇拜( High Mass),崇拜禮儀將會有一番新景象,需要一隊多人的聖壇侍從員配合是次崇拜禮儀,邀請有意者接受正統培訓,此時加入者有莊志堅、莊李子潔、陳甘艷美、莫瑋玲、范玖賢、何天祐等,連「舊人」共有二十多人,林牧師分三段課程在午堂崇拜後在副堂開班授課,每次有兩、三小時,除講解外,還有示範、實習,特別是焚香禮儀,燃點聖壇洋燭的次序等,林牧師不厭其詳的態度、深深感染每一位聖壇侍從。而現在我在聖保羅堂事奉,繼續跟隨林法政[1]學習,這也可算是上帝奇妙的安排。
為讓此次崇拜更正規,林牧師更為侍從員設計一款新穎的禮袍,白色的長袍,加上配合教會節日顏色的背心,令人眼前一亮。現時我雖已離開母堂的事奉,但這件白袍仍然陪伴著我,每逢教區牧師例會崇拜需擔崗時,我便會穿上此白袍,讓我懷念在母堂擔任侍從的日子,謹記當年的學習。
上帝的呼召
我常認為上帝用人不一定要人全時間獻身,無論是那一種形式只要是彰顯主的榮耀就是「事奉」,故我毫不猶豫相信自己十多二十年從未間斷在教會事奉是上帝給我的呼召,但是祂的安排卻不是這般簡單。
中學畢業後,為追求對教育工作的興趣,入讀香港教育學院修讀四年制學士課程,完成後順理成章到學校任教音樂與中國語文。在畢業那年至擔任第一份教職時,教堂義務總幹事吳英年先生留意到我對教會事奉的熱誠,並多番勸勉我考慮牧職事奉,起初我堅持自己的理想,也覺得全職事奉不是自己的意願,而是上帝對人的呼召,故我推辭了;但幾經讀經祈禱,雖然沒有信心接受,但也惟有約見當時牧區主任林壽楓牧師,以尋求聖靈引導。會談後,不斷的禱告,明確知道上帝的呼召,便正式向主任牧師提出意向,得到牧區議會接納後,再得聖品考核專責委員會推薦我以「聖職志願人」進入明華神學院修讀。除了日常在明華神學院的學習外,第二及第三年的週末及主日更被先後派往將軍澳施洗聖約翰堂和北角聖彼得堂實習。完成整個課程後再經牧區議會和聖品考核專責委員會向鄺保羅大主教推薦,於2008年9月20日(聖馬太日)被封會吏,翌年9月19日被按立為牧師,並派到聖保羅堂任助理聖品至今。從平信徒轉為牧羊人,整個人的責任也重大了許多,深深感受要以耶穌基督的榜樣、謙卑及真誠的心服侍教友,成為好牧人。
聖馬利亞堂給我的造就實在太多,從主日學學生到牧職事奉,原來大能的上帝早已為我預備,一步一步地帶領我、塑造我,直到廿多年後的一天,回應祂的呼召,成為祂的僕人,宣揚上主的福音、牧養羊群。聖馬利亞堂不單只是我的母堂,更是我與丈夫江志成的母堂,江師丈自大學畢業後就在聖馬利亞堂中學(現改名為「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任教,認識我後參與查經班、洗禮班,然後接受洗禮和堅信禮,我倆也在此舉行婚禮。大兒子江啟逸(一歲半)雖然不是在這兒領洗,但卻每主日隨江師丈到堂參與主日早堂崇拜。今年乃是母堂百週年堂慶,身為聖馬利亞堂一份子,實在感到十分驕傲,也祈願天父繼續施恩予母堂,使她在未來的歲月能造就更多信徒,使他們無論是全時間或是帶職事奉,也能好好回應上帝的呼召,開拓主的禾場,收割主的莊稼。
2012年7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