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剛完成到菲律賓開會到港渡假,承蒙鍾嘉樂牧師邀請,於本年四月二十二日主日到聖馬利亞堂作堂慶講道嘉賓。
時光倒流三十年,即1982年,九月第一個主日,本人展開我牧職生活,被調派到聖馬利亞堂擔任助理聖品工作,接替鍾嘉樂牧師,十月十八日封職會吏,翌年受封牧師。
當年,適逢聖馬利亞堂慶祝七十週年紀念,當年的紀念品是一幅附在木版的聖馬利亞堂教堂外貌,莊嚴古典的建築物,永垂不朽,此珍貴的紀念品至今我仍然放在我辦公室內,今年聖馬利亞堂慶祝百週年,我今天特別攜帶出席崇拜講道,展示給各位弟兄姊妹看,証明我對此紀念品的珍重及對聖馬利亞堂的懷念。
兩年在教會的侍奉期,令我獲益良多,特別認識師母唐美倫,於1984年假聖約翰座堂舉行婚禮。
我很懷念在聖馬利亞堂認識兩位已返天國的尊敬長者:主任林汝升牧師〔就任1979年至1993年〕及馬炎璋會計師。
林汝升牧師
林汝升牧師可稱為聖徒相通下我的啟蒙老師,他除教導我在聖職侍奉上各項事工,更給與我很大的信任,讓我自由發揮,從旁協助和鼓勵;特別當年九龍拔萃男校缺乏校牧,邀請我出任,當時我已是聖馬利亞堂中學校牧,不知時間能否讓我兼顧,正是徬徨之際,林牧師批准我侍奉兩間學校。正因如是,我想我是聖馬利亞堂唯一聖品能居住兩處住所,分別為大坑道麗星樓〔現改建為「上林」〕的助理牧師樓及男拔萃老師宿舍。
第二件事,1983年復活節聖品退修會,林牧師提議我負責查經時段,當時還未有一年聖品經驗的我,不知所措,是則此是一個傳統退修會,在前輩面前由一個新丁晚輩帶領,真的不知從何著手;林牧師替我揀選新約啟示錄一至三章,用心分享上帝的話語,講解聖經的重要,讓參與者明白。林牧師在我準備、學習、分享過程中的支持及鼓勵,至今仍令我刻骨銘心。
馬炎璋會計師
1984年八月盧君灝牧師被調派到聖馬利亞堂接任助理聖品,而本人被調派到九龍慈雲山慈光堂,當時未有教堂,計劃興建一所新的教堂,隨即本人的工作便要為籌建新堂而奔波,一方面要與政府交手,另方面更要為龐大的建築費籌款,邀請德高望重人仕擔任建堂委員會主席,無此經驗的我,不斷向主祈禱,帶領我走此路。不久,聖靈感動,讓我想起聖馬利亞堂熱心教友、我所敬仰長者馬炎璋會計師,特別無晦走訪他在中環安樂園大廈的辦公室,他熱情地邀請我到樓上嶺南會所午膳;飯後,開門見山邀請馬先生擔崗建堂委員會主席,他二話不說,只說:「不知此老馬有無能力,但願意接手。」感謝神,籌款工程即展開。
1989年,數層樓高的新堂即將建成,有一天,馬先生到位於頂樓的牧師樓參觀,發現要步行數層梯階方可到達,知道新堂因建築費所限,無能力支付升降機費用,馬先生隨即問費用若干,告之約四十五萬元,馬先生立即交上四十五萬元支票一張,奉獻升降機的安裝費,馬先生夫婦的慷慨解囊,熱心愛主的行動,令我到今天還存感謝之心。
除此,我亦要趁這次出席聖馬利亞堂崇拜機會,感謝以下在坐的牧者:
首先是鮑彼得牧師,他面上永遠帶著親切的笑容,對後輩從不擺架子,和藹可親,令我敬佩萬分。
梁熾靈牧師,奇怪我的白髮比我年長的梁牧師還多,我深刻記得梁牧師一句口頭禪:「定D呢!」教導我凡事都要淡定處理,不用慌張。
最後,當然是我敬仰的鍾嘉樂牧師。我是接替他在聖馬利亞堂的工作,當我被按立聖職後,他時刻鼓勵我,教導我處理牧職的事工,從我由會吏、助理牧師至主任牧師過程中,都扶持我;我十分欣賞鍾牧師,他很容易與人相處,樂意幫助有需要的人,他當選為基督教聯會主席,實至名歸。每次他得知我返港,必刻意相約聚舊,特別今年適逢聖馬利亞堂慶祝一百週年,今天能重臨我三十年前我所侍奉的教會,與愛護我與師母的教友相聚,實屬感恩萬分,祈望教會繼續奮興,在社區傳揚上主的福音。
婦女群
昔日在聖馬利亞堂侍奉時,我的重要工作是要認識教友、關懷教友、扶持事工;有幸遇到聖馬利亞堂一班熱心姊妹:特別婦女部及探訪部部長職員如馬炎璋夫人、余韶安夫人、蕭秉驥夫人、馬汝莊夫人、關周淑楥女士、甘胡寶珀女士、黃政奎夫人、周國齊夫人、馮子良夫人等。由林汝升牧師帶領,每星期有兩至三次探訪,很多時探訪基層教友、獨居長者、為他們祈禱,姊妹們當知他們有急時需要時,便會立刻為他們解決困難,如有生病者,轉介余韶安醫生醫治,此種「做個撒馬利亞人」的態度,令我衷心敬佩。
校牧的日子
感謝黃馬蓮瑛校長支持,每週一午膳後,在聖堂舉行四十五分鐘的週會,分初一至三的低班,及初四至六的高班組,有唱聖詩、讀經、短講、祈禱及老師作校務報告;通常我負責短講,與同學齊齊思考聖經,分享上帝的話語,讓同學們認識上帝與教會。熟能生巧,短講增加我在主日講道的信心。
義務聖品范尚謀牧師(1981-85年)
不可不提范牧師,我稱他「謀叔」,每月他被安排一次主日講道,多引用故事來吸引會眾注意力,語調溫文儒雅,讓我在講道技考上獲益良多,那時早餐會並未成立,我趁兩堂空間時與他共進早餐,繼續「偷師」。
范牧師原職是協恩中學的中文系主任,無怪他的中文修養那般高,他是白約翰會督任內所封的最後一個義務聖品,封職後委任為協恩中學校牧。
在我眼中,他是一位很誠懇的牧者,他太太是一位國畫畫家,我記得1984年在我與唐美倫結婚時,范師母送給我們一幅她親自用國畫繪的聖馬利亞堂聖殿畫作我們的結婚禮物,至今仍感激不盡。聽聞范牧師夫婦離開聖馬利亞堂後,與家人移民到紐西蘭,及後再到夏威夷居住。
離開聖馬利亞堂後的日子:
1984年我被調往慈雲山慈光堂任主任,負責建堂工程,得蒙馬炎璋會計師肩負籌款委員會主席,更捐獻四十五萬升降機費用,新堂得以順利完成。1989年底離開慈光堂。1990-1年,得到鄺廣傑主教允許往澳洲雪尼深造,與家人同往。在雪尼期間,認識在六十年代已移居當地的聖馬利亞堂教友梁區綺蔓女士,70年代初期,她在她Chatswood家中舉行團契,主日崇拜時,他們無華人牧師主持,全職牧養工作皆隸屬雪尼聖公會教會。
梁太在一次返港時,得悉我會到達雪尼深造,便邀請我主持崇拜及講道,每星期一次查經班,日後更得到聖公會大主教委任我為北區Kiribilli內的St. John the Baptist Church(施洗聖約翰教堂)為 Honorary Curate (義務聖品),協助一位年長主任牧師,牧養英語堂及華語堂。
兩年深造課程完畢,要返港侍奉之際,華語堂欲意本人留任,遂向鄺廣傑大主教申請,獲允准"release"我,1992年1月1日正式被雪尼聖公會委派為施洗聖約翰堂主理牧師。
1984年底,英國戴卓爾夫人與中國簽署中英聯合聲名,在1997年7月1日將百多年殖民地管治的香港回歸中國,在太多「未知數」、「不明朗」的因數下,香港市民紛紛為下一代尋找未來,九十年代初開始「移民潮」。因此,施洗聖約翰堂多了一批由香港移民,有些是聖馬利亞堂教友;但97過後,香港維持穩定,正如鄧小平所講:「香港將五十年不變,馬照跑,舞照跳。」有些已移民的開始計劃「回流」,問我介紹香港聖公會牧區,好讓他們返港後繼續參加崇拜、團契。聖馬利亞堂是我開展牧職事工的教會,如他們返港後居住香港島,我便推薦聖馬利亞堂,多次重返聖馬利亞堂講道時,分別見到周堅如夫婦、郭繼堯夫婦、何天祐夫婦、林永棠夫婦已成為聖馬利亞堂熱心教友,亦有幸再遇上本已是聖馬利亞堂教友的劉偉祥夫婦及包文光夫婦。
2006年底,北區主教發現Artarmon牧區的教友人數減少,藉2007年復活節時主任牧師退休,便建議施洗聖約翰堂華語堂進駐,發展華人事工;經過不斷的祈禱、分享,2007年5月1日,雪尼巴素堂(St. Basil) 正式成立。
今次返港度假,更被鍾嘉樂牧師邀請,在慶祝聖馬利亞堂百週年紀念時,作講道,與舊雨新知見面,實屬難能可貴;教堂每一吋都留下我的腳印,教友們對我與師母過往的愛戴與支持,永遠帶來美好的回憶。今天見到教堂座無虛席,詩班人材濟濟,聽聞主日學生過百人,教會的興旺,見証聖馬利亞堂在銅鑼灣區百年宣教的成果。
2012年6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