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分享的消息

馬可生平簡介

發佈日期: 2012年1月15日
作者 : 何天佑先生
 

馬可生平簡介

        馬可,馬可福音的作者,又名約翰。約翰是希伯來人慣用的名字,正如馬可則是羅馬人常用的名字。約翰的意思是「上帝是仁慈的」,而馬可則是「有禮貌的」意思。

        馬可出生於在耶路撒泠的一個富裕而敬虔的家庭,父親可能是羅馬人,母親馬利亞是初代教會的核心人物,她的家亦成為初代教會信徒聚會禱告的中心。因此,馬可在耳濡目染下,對基督的信仰並不陌生。

  馬可一開始並不是一個大無畏而勇敢的信徒,他曾經是一個畏縮、胆少而內向的人。在馬可福音十四章內描述當耶穌被捕那晚,那個棄衣赤身逃走的少年人,聖經學者都認為是馬可本人,當時他不過是十多歲的孩子而已。其後耶穌復活,使徒遭逼害,信徒們仍屹立不倒,馬可的心深深被打動,使他終於獻身為傳道人,為上帝揀選的。

  馬可一生中深受上帝的三位僕人–巴拿巴、彼得和保羅的影响,從他們身上學習了不同的功課,也造就馬可成為上帝使用的器皿。

  當馬可獻身後,他被巴拿巴和保羅帶到安提阿去,参加了他們第一次旅行佈道。是次給予馬可一次很難得的機會。當他們來到別加,這個不信世界的前綫卻使馬可改變初衷决定退出,没有勇氣繼續下去,返回耶路撒冷。在保羅的眼中,他成為福音的逃兵,一個軟弱胆少的基督徒。想不到馬可的中途離隊卻引致保羅和巴拿巴發生了嚴重的爭執,两者分道揚鏕,亦使給保羅受到相當大的傷害和傳道事工上大受影響。雖之如此,巴拿巴不因馬可的跌倒而拒絕與他共事,最後帶他往居比路作旅行的佈道。(徒十五39)

  在那十年間,馬可的生命因着巴拿巴有了重大的轉變,他們過着非常傑出的服事生活。是巴拿巴給了馬可重新站起來的機會和勇氣,是上帝給予馬可這位屬靈的長輩和朋友。這正是萬事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了。

  在馬可的服事中的成就,最大又最深的影响就是他寫成了馬可福音。透過他的文筆,生動地讓世人認識上帝的兒子 - 耶穌基督的生平和世上所成就的工作。馬可福音內記載的一切情景,有如馬可親眼見過、親身經歷。其所得之一手資料皆來自一位身歷其境的使從彼得,以口述記錄寫成這本福音書,而內文處處可見到彼得的影子和說話的口氣。

  彼得在屬靈上定當給予馬可極大的教導和幫助。他們两人在個性和經歷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上帝透過這位大漁夫,使用馬可文字上的恩賜,將福音傳給外邦人。

  馬可為其信仰和服事而奉獻一生。雖然聖經記載他的生平不多,卻不因此而降低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他一生為主經歷艱難的路,並没有絲亳的後悔。

默想 : 在馬可的一生中,上帝為他安排三位聖徒來相伴–巴拿巴讓他認識什麼是真正的愛﹔保羅讓他明白什麽是真正的信,而彼得讓他看見什麼是真正的望。我們在侍奉的生命中是否有追求信、望、愛?求主幫助我們能夠看見自己眼中的樑中,不在别人身上挑毛病去定他們的罪。

  二十年後在保羅的書信中得悉他和馬可早已冰釋前嫌,反而多次贊賞馬可、同時稱他為「同工」和「使他得安慰的人」(西四10,11)。藉着他們的復和,彼此在服事的範圍也大大增加。馬可在過去的懦弱已完全被忘記了,卻成為一位傳福音的勇士。

  據可靠的史料,馬可曾經到過埃及傳福音,他是亞歷山大的第一位宣教士,帶領許多人歸主,並建立了亞歷山大的教會。這位曾經畏縮的年青人,最終成為勇敢無畏的宣放士。保羅在為主殉道前已對馬可曾經一度退縮而刮目看。在他寫信給提摩太的書信中提到 ﹕「你來的時候要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事工上與我有益處。」(提後四11)。

默想:雖然保羅和馬可曾經在傳道事工上有衝突。我們卻看見聖靈在他們中已動了工,不只使他們重歸和好,更能使他們再度成為同工、成為彼此的安慰。信徒阿,在我們的事奉和同工中,是否仍存有任何芥蒂和不滿,求主幫助我們學習饒恕、接納和言歸于好。

人的一生有無數次的失敗,是否有機會來彌補的!過去的汚漬是否亦可以塗抹的?從馬可身上已經看到了。他天生的懦弱也得蒙恩而成為英勇的殉道者。求主幫肋我們除去人性的軟弱和缺憾,使我們在失敗中不斷地仰望天父的扶持。

  馬可雖然不是使徒,但他長期跟隨巴拿巴,保羅和彼得参與宣教事工。上帝卻揀選他來完成撰寫馬可福音。他所收集有關基督生平的第一手資料,都是從他與彼得親密的屬靈關係上所得來的。他文筆簡潔、僕實、生動,十分熟悉巴勒斯坦的風土人情,又精通亞蘭語。馬可生長於羅馬文化的氣氛中,他用當時流行的希臘文完結馬可福音,因為主要是寫給早期羅馬帝國內皈依基督的外邦人。

  馬可一氣呵成寫出馬可福音,刻意突顯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福音的起頭,是為位僕僕風塵,為罪人奔走的福音使者。不是高高在上的主,乃是我們生活中的一位受苦的僕人,他來是服事人,是為人捨命。在福音書中,馬可獨有描寫主的手、主的目光、感情、主的退隱等等,如此就能體會主的心。他將耶穌所作的事,生動活潑、忠實無誤地記錄下來,顯淺的教導,基督充滿憐憫和慈愛的事蹟。

  馬可用了三分一的篇幅來記錄耶穌在世上最後七天,這七天是主一生事奉的頂點 – 基督的受難;幾乎每一章都能看見十字架的影子。

默想:基督肯降卑為人,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服事人甚至到捨命。我們是否同樣捨己、背起十字架來跟從祂嗎?

耶穌說:「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十45)。這種無私的事奉典範,我們是否也能跟隨這種服事的楷模呢?

人生無常,活在當下,充滿着挑戰和危機,促使人不得不追求信仰。黑夜已深,白晝將盡,原我們甘願被基督差遣,被祂的大愛吸引、用生命的實現來傳揚福音。

(何天佑)

 
轉寄文章 列印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