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八福(八)–為義犧牲者得福 梁智偉牧師
「為義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 《 馬太福音 》5 : 10
)
本章是 《 幸福人生的八條道路–八福 》一書最後的部份,主要是談論「 八福 」之中的最後一福
「為義犧牲者得福」。
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話,
應該會記得第四福
「
慕義者得福
」
同樣是談及「
義
」這個主題的。 所以, 此處的 「 義 」與之同意, 皆為上帝的義, 即一切合乎上帝創造的秩序和旨意的意念與行為, 而這種義的內涵深植於人性的核心。 因此, 對於 「 義 」的渴求, 便成為人類的共性,
涵蓋世上所有的人。
然而,本章作為
「
八福
」的總結,
則延伸了「
義
」的涵義。
作者古倫神父在本章,
提醒我們每一位作基督門徒的人, 不要只停留在渴慕的階段, 而是要將合乎上帝創造的秩序和旨意的事情,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盡心、 盡性、 盡意、 盡力實踐出來。
這個提醒讓我聯想起 《 馬太福音 》17章 , 有關耶穌「 登山顯榮 」的記載。 當時耶穌帶同彼得、
雅各和雅各的弟弟約翰,
一起靜悄悄地上了一座高山。 在門徒還是一頭霧水, 搞不清楚發生甚麼事的時候,
耶穌就在他們面前轉變了形象。
經文描繪耶穌當時「
臉明亮如太陽
」和「
衣裳潔白如光
」,
完全就是上帝親自臨在, 展現偉大榮光的場景。 還有分別代表了律法和先知傳統的摩西和以利亞, 侍立在耶穌左右。對門徒而言,
這是一個多麼神聖和美好的情景, 所以也難怪門徒會不捨得離開,
要搭建三座棚, 留住他們一直嚮往的美好時刻。
不過,
耶穌隨即打發他們下山,
繼續履行他們要承擔的使命。
這段經文正要提醒門徒, 上山是因為 「 渴慕 」上帝的義, 下山是為著「 實踐 」義的內涵。
然而, 古倫神父在本章提到,要實踐上帝的義的內涵, 是要有足夠的勇氣, 以及要有作出犧牲的心理準備。 談到犧牲, 當然最大的榜樣是耶穌自身的捨己, 被釘上十字架, 因而成就了上帝救贖人類的旨意。 而在 《 路加福音 》第10章25至37節, 亦記載了一個膾炙人口的故事, 就是「 善撒馬利亞人 」的事跡。 眾所周知, 當宗教領袖們因個別的私心, 而對那位被打至半死不活的猶太同胞視若無睹時, 一位善良的撒馬利亞人卻毫不猶豫地出手相助。 然而, 這種合乎上帝關愛鄰舍的教導之行為, 卻明顯地使那位良善的撒馬利亞人, 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他原本的工作行程可能因而受到阻礙, 從而導致他承受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他單人匹馬攙扶傷者到附近的旅店, 又幫助他包紮傷處, 當中需要付出的體力和時間可想而知; 另外, 那位撒馬利亞人, 更為傷者悉心安排好旅店的住宿和服務, 並周詳地想到待傷者稍為復元後, 再回來為他付房租及跟進他的傷勢, 這點可以看出, 他確實為有需要的人花上了全副心思。
從這個故事之中, 我們可以看到, 實踐上帝的義, 是要付上代價的。 而本章中, 古倫神父正是要再次提醒我們這一個重點, 讓我們可以藉著上主的幫助, 得著足夠的勇氣, 去面對當中的困難與挑戰。 沒錯, 當我們被上帝的義所吸引, 並享受與之同在的喜悅時, 我們同時亦有一份義務,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出來。 可能我們要犧牲的是時間、 金錢、 體力、心思, 甚至是人生的安全, 正如眾多殉道者的榜樣一般。 然而, 上帝應許我們, 這樣的犧牲是有福的, 因為我們必然會在上主面前, 尋回那失落的自我價值,亦能將這份天國的恩典,傳遍人間。
今天我們面對著社會上有需要的人, 以及那些受到不平等對待的人,
我們又有沒有勇敢, 排除萬難, 實踐上帝公義及憐憫世人的美意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