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分享的消息

3月16日訊息

發佈日期: 2022年3月18日
 

詩人亞薩心中的疑惑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真實的嗎?

吳汝林牧師

世界多地正處於苦難之中,或受疫情(Covid-19病毒)的影響,或受戰爭的威脅,死傷不絕,令人悲痛!

面對苦難,人當如何自處?

愛國詩人屈原(約BC340-BC278)目睹秦國入侵楚國(屈原的祖國),圍攻首都郢城,百姓流亡,屈原為此而哀呼:——

「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哀郢》)

詩句的意思大致是:上天(上帝或天道)反覆無常,百姓遭殃。人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在春天往東流亡遷徙。

用今天的術語來說,強權(例如:秦國)的信念是:「誰大誰惡誰正確」,根本不理會是非黑白,或別人的死活!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原是一般人內心深處的樸實要求,要求上天(上帝或天道)主持公道,賞善罰惡,伸張正義!

客觀現實是:世界的確有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例如:希特拉(AD1889-1945)的戰敗自殺。

但又經常「善冇善報,惡冇惡報」,例如:屠殺數百萬平民的赤柬(紅色高棉政權)的領導人波爾布特(AD1925-1998)竟然可以逃過國際制裁,得享高齡才離世。

而最令人憤憤不平的,莫過於「善有惡報,惡有善報」,例如:岳飛(AD1103-1142)枉死,秦檜(AD1091-1155)善終。「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

古今中外偉大的心靈多對此有感而發。太史公司馬遷(AD145-?)在《史記·伯夷列傳》中列舉史實,對「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說法,加以質疑。

關漢卿(AD1225-1300?)在其傳世名著《竇娥冤》中,借藉女主角竇娥的口,控訴天地,指責「天冇眼」。

 

「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

作惡的,享富貴,又壽延!

天地呀!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這般順水推船。

地呀!你不分好歹何為地?

天呀!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被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AD1856-1939)稱許為「史上最偉大的長篇小說」——《卡拉馬助夫兄弟們》(Brothers Karamazov),其作者杜斯托也夫斯基(F.M.Dostoevsky,AD1821-1881)在書中即透過主角之一伊凡的口,提出類同的觀點!

《詩篇》第73篇的作者,詩人亞薩,曾說:——

「我見惡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懷不平。

他們死的時候,沒有疼痛。他們的力氣卻也壯實。

他們不像別人受苦,也不像別人遭災。

所以,驕傲如鍊子戴在他們的項上,

強暴像衣裳遮住他們的身體。

他們的眼睛,因體胖而凸出,他們所得的過於心裏所想的。

他們譏笑人,憑惡意說欺壓人的說話,他們說話自高。

他們的口褻瀆上天,他們的舌毀謗全地。」(《詩篇》第7339節)

「他們說:上帝怎能曉得?至高者豈有知識呢?

看哪,這就是惡人,他們既是常享安逸,財寶便加增。」(同上,1112節)

詩人說:——

「我思索怎能明白這事,眼看實係為難。」(第16節)

對面此千古謎題,大家又有何感悟呢?

對於詩人亞薩來說,他又如何去克服心中此困惑呢?

請大家翻開《聖經》,閱讀《詩篇》第731727節,細味詩人的心路歷程。

在此,謹恭錄《詩篇》第73篇第28節的「結語」,以結束本文。

詩人亞薩說:——

「但我親近上帝是與我有益,我以主耶和華為我的避難所,好叫我述

說祢一切的作為。」(第28節)

 
轉寄文章 列印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