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分享的消息

8月27日訊息

發佈日期: 2025年8月30日
 

成聖須用工夫

林振偉法政牧師

 

還記得中學時代經常在主日崇拜中唱頌的一首聖詩,就是〈成聖工夫歌〉,見於《普天頌讚》617首。曾聽過牧師解釋,作為基督徒,建立屬靈的生命,是沒有捷徑的,就如詩歌每節的第一句:「成聖須用工夫」,不是閒來讀上一篇聖經,唸上一篇禱文,而是恆常要做的事,把它成為每天生活的一部份。

這裏節錄第二節,是自己覺得很有意思的一節:

成聖須用工夫,世事常紛紜;

多作靜修工夫,獨與主相親;

時常仰望耶穌,你可肖主形,

朋友從你行為,看見主聖明。

說到 「工夫」,那怎會隨隨便便呢?必然需要花上時間和心機,恆常地做,重復地做。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工」,倒是真的。其實,教會早在第三、四世紀,已有提醒信徒恆常做祈禱的工夫,而所謂「祈禱」,其實就是當時的早、晚禱課,英文叫Daily Office,取自拉丁文officium,意思就是「工作」,後來引申為「辦公室」。

禱課就是每天的工作,是每天的工夫。教會之所以特別鼓勵信徒出席早、晚禱,原來是與主日舉行的聖餐崇拜有關。早期教會的信徒普遍認為:聖餐就是上帝為信徒所擺設天國的筵席,所以不僅會按耶穌的吩附,常時奉行,以紀念祂。還有的是與上帝共餐,而共餐是帶有接納、寬恕,和共融的意思。既然是天國的筵席,那就要把自己裝飾得最好去見上帝。《皆來頌》不都唱出這樣的教導嗎?叫前去聖殿的人必須「要以聖潔為裝飾」敬拜上帝。而教會意識到早、晚禱最能幫助信徒準備自己,像這樣的「工夫」實在不可少。

隨着十九世紀末西方社會教育的普及,大家都識字了,加上聖經的印刷亦隨着科技的進步,可大量生產,成本下降使得人人有能力購買。看自己書架上十多部不同版本的聖經,隨手拿來閱讀,便知道早、晚禱原本作為集體上聖堂聽牧師朗讀聖經和祈禱的傳統,走向式微,逐漸從教堂轉到信徒家裏,變成所謂的「靈修」,從原本的集體行為變成個人的抉擇;真的要做到成聖,用上的不僅是工夫,更要有極大的決心。

 
轉寄文章 列印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