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分享的消息

7月9日訊息

發佈日期: 2025年7月11日
 

再談暑期聖經班

林振偉法政牧師

 
 

早前的在《靈窗》分享過一篇關於暑期聖經班的文章,而適逢今個星期正好是暑假的開始,想到還在北角聖彼得堂的日子,這個星期必定忙過不了,因為每年一度的盛事 ── 暑期聖經班,正要開始。「盛」有盛大、盛載的意思,其中盛大是必然的,因為每年的暑期聖經班都會吸引不少小學生報名參加。其實聖保羅堂也有類似盛事,上主日聖保羅男女書院附屬小學也靜悄悄地在教堂開始了「夏日樂繽FUN」活動。

再回到暑期聖經班,你會覺得這個活動名稱有沒有甚麼特別?會否感到有點「土」,多少給人一種「講耶穌」的感覺。其實自己也想過可否找個別出心裁的名字,可是最終還是繼續沿用它,原因是因為這個名稱直接、簡單、參加者也會確實知道這是一個甚麼性質的活動。想參加的,自然會參加,不想參加的,再好的名字,也不會參加。所以何不坦誠地讓參加者知道,這是一個分享基督教信仰和傳遞福音的活動。

其實,自十九世紀全球資本主義掘起以來,基督教信仰便常被包裝成商品,講求實利,不少有關教會增長的策略,都以數字的多少作為指標。萬人堂的出現,教牧人員的扮相,與商業社會逐利的本質分別不大。當福音的「福」被量化,信仰也跟着起了變化,主日崇拜與紅館舉行的流行音樂會也很類同。我不禁問:這會是基督教信仰嗎?

話說回來,在批評背後,也要撫心自問,為何今天教會所傳的 「福音」不能得到別人的認同。是福音不夠吸引?是福音與時代脫節?是教會太離地?這些都可能是答案,但會有多少人問到:自己有甚麼信仰見證可以與人分享?

上世紀八十年代,司徒德牧師 ( John Stott ) 就曾講過:「別人拒絕基督教信仰,並不是因為他們認為耶穌的道理不吸引,也不是他們不相信上帝的存在;其實他們不是拒絕上帝,也不是拒絕耶穌,而是拒絕基督徒 ── 那些沒有活出基督見證的人。」這句話,到了今天仍然有它的意思,也很值得我們反省。

 
轉寄文章 列印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