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靈思(廿二):「分給」與「領受」
莫冠文牧師
認識一位外籍牧師曾經聽一位年長女教友分享:「聖禮就是上帝給我們一個大大的擁抱!(The Sacrament is God’s giving us a big hug!)」這個比喻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現在每次主持聖禮、施行聖事時,我仍然提醒自己要期待上帝所給予的這個「大大的擁抱」,我也要張開我的雙手、以身體靈魂全人地回應。
上世紀聖公宗的禮儀學巨擘額我略迪克斯(Gregory Dix)將聖餐歸結為四個行動:「拿起-祝謝-擘開-分給」,而「分給」則是這四重的聖餐行動邁向完全的最後一環;這是基督的自我捨予。
聖保羅在腓立比書說基督「虛己」,這種的虛己並不只是一種道德、性格上的特質,而是指出基督的「自我捨予」,他把自身的愛、恩典捨予我們,甚至也不斷地把自己的神聖生命透過聖禮捨予我們、餵養我們,從而使我們能夠相似於他的樣式。這種捨予可能以父母與子女的關係較能比擬,即是負責任的父母透過餵養、教育、保護、扶助的方式來對待子女,但這過程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分給和傳遞給子女的過程,自己的勞苦與付出,使年幼的子女得以成長,並相似於父母的樣式。而聖餐,就是基督這種自我犧牲,把他自己的生命與我們分享,使他能夠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甚至不斷邁向全部),而我們也能夠成為他的生命的一部分。
當聖餐的「分給」是基督的自我捨予時,我們又當如何回應呢?當我們步向聖桌前,要「領受」基督的聖體寶血時,我們實在又是在做什麼呢?聖經記載過一位患血漏的婦人,她在許多醫生手裡耗盡了資財,身體卻每況愈下,當她聽聞耶穌經過時,她希望偷偷地摸一摸耶穌的衣裳穗子,期望從基督身上得到能力和醫治。她穿過擁擠的人群,一步一步地向耶穌邁進,而當她幾經辛苦終於靠近主旁,她勇敢地伸手觸摸耶穌。在那一刻,她和主相接觸,她的疾病獲得痊愈,而主也發現了她,與她直接地說安慰肯定的話。我常常用這個聖經場景來比喻我們「領餐」的過程:我們從自身的困境中慢慢走近餅酒形態之下的耶穌基督,我們在隊伍中等候、穿過人群,終於看見了他,並且把他放在手心,凝視他,與他對話,並且藉著吃喝聖體寶血,邀請他進入我們的生命裡。
每次的「領受」,我們都經歷不再一樣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