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靈思(十九):大祝謝文之「記念」
莫冠文牧師
歷代教會不同的傳統與信徒,都對聖餐禮中的餅酒究竟是不是耶穌的真實身體和寶血,存在著不同的理解甚至分歧。當代聖公宗傾向於包容不同的解釋,但是仍然堅信耶穌基督是「真實臨在」於被呈奉與祝謝的餅酒之中的;即是說,參與感恩祝謝的信徒,在領受祝聖之餅酒時,確實是在分享基督的真實生命。
在東方教會的傳統中,傾向於認為是在呼求聖靈降臨(Epiclesis)時,餅酒被聖靈的大能轉化;而在西方教會的傳統中,則認為是在主禮重複耶穌基督在最後晚餐上關於「記念」(Anamnesis)的敘述時,餅酒被基督的話所轉化。當然,我們現在認為餅酒的轉化是屬於上主的奧秘,聖靈的大能、基督的話語乃至上主創造之能都不應該被孤立地理解,而是三一上主的整全恩典,實現了餅酒、更重要的是參與聖餐之人的「轉化」;但是,我們仍然需要思考,若然基督的「記念」敘述是感恩祝謝的高峰(/高峰之一),那麼,「記念」對我們今天來說有何意義呢?
「記念」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的remembrance,都似乎是對一件已經過去的事件的追憶,仿佛強調該事件已經不再存在於當下;但是希臘文的anamnesis卻是一個與之相反的概念,是透過重複過去的敘述,而把過去的人物或事情「重新活現」在當下的時空之中。「記念」不是對過往的追憶,而是讓過往再次成為現在。因此,每當聖餐大祝謝文時,當參與聖餐的信徒群體與主禮一同「重複」耶穌關於「這是我的身體……這是我立新約的血……」的敘述時,我們是實在把救主當晚與門徒的共餐「再次實現」,或者說,把我們「帶回」到當初的那個筵席之上。因此,聖餐不是「追念」耶穌的過往,而是歡慶耶穌今天仍然在我們眼前。正如以馬忤斯路上的兩個門徒,當他們聽復活的主講解完聖經後,邀請他留下與他們聚餐,當耶穌基督擘餅之時,他們就認出主來了。隨後耶穌的「消失」,可能會令人以為他的「缺席」,但也許他只是換了一種形式讓我們能夠「看見」。
當今天你參與聖餐時,主禮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而捨;……這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時,你預備好要對這位經由我們的「記念」而「活現」在我們眼前的救主說什麼呢?還是我們如同多馬看見復活後的耶穌的反應一樣,能夠驚呼「我的主,我的上帝!」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