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顯現節
林振偉法政牧師
收到通知要寫〈靈窗〉,是壓力,也是釋放。壓力是頓時不知所以,可以寫上甚麼呢?自己還忙着收拾辦公室,加上聖保羅堂
── 對我這刻來說
── 還是一處陌生之地。但又感到一分釋放的喜悅,因為上月中才剛完成了長達四年多的網上〈五分鐘靈修〉,本以為可以讓自己稍停下來休息,卻是感到有點不太習慣,畢竟在過去幾年的日子,每周都需要寫上一至兩篇經文分享文章,久而久之,都成為了生活的一部份。如今再有機會執筆,心裏總是喜悅的。又想到這個主日聖保羅堂提前一天慶祝顯現節,就好想跟大家說說這個節期。
基督徒一定會認識聖誕節,但不多知道還有一個重要的節日,名稱叫「顯現節」,其實這個節日比聖誕節還要早。西方教會 ( 天主教及更正教 ) 都以十二月廿五日為慶祝耶穌誕生的日子,而東方教會 ( 又稱東正教 ) 卻選擇在每年一月六日
── 即今天西方教會的顯現日,慶祝一個「遲來的聖誕」!其實他們慶祝聖誕節,比西方教會還早,就在主後三世紀末,北非亞歷山大港的基督徒已經將一月六日定為聖誕節
── 當時西方教會還未有慶祝聖誕節,要到四世紀初才出現。東方教會甚至認為耶穌的出生和受洗都發生在同一個「日子」──
即同月同日。
顯現節 (Epiphany) 原出於希臘文,意思是「出現」或「彰顯」,但只用於形容與神明有關的事情。東方教會認為顯現日十分重要,因為他們相信:福音書將救主基督的誕生和受洗放在一起,目的是要證明耶穌是上帝的兒子。正因為顯現日與耶穌受洗有着密切的意義,所以他們更會在顯現日前夕舉行聖洗禮。東方教會對顯現節的重視,不下於復活節和聖靈降臨節。西方教會因為已選擇了十二月廿五日作為慶祝救主的誕生,所以便把顯現節的意義投向對異教徒的啟示:基督是上帝,祂是彌賽亞,是世界的救贖者。
教會把常年期第一主日定為「耶穌受洗日」,可能是出於耶穌正式出來傳道時所行的第一件事
── 在約旦河受洗,也因此作為了基督徒領洗的預象。基督徒領洗時所做的一個重要抉擇,就好像當日耶穌在約旦河受洗時所做的抉擇一樣:洗禮成為了開始新生命的第一頁。此外,藉着耶穌的洗禮,上帝將自己和聖子顯示給世人,認識他是上帝的兒子,有着上帝的位格。
聖公宗教會自宗教改革以來,都十分重視顯現節,因為她一直重視洗禮作為重生的標記,是新生命的開始,是上帝給我們新的創造,就是保羅說的:「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哥林多後書5 : 17 )
今天是2025年第一個主日,也是進入顯現期的日子,讓我們不會忘記今天的「我」不再是昨天的「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