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分享的消息

12月18日訊息

發佈日期: 2024年12月20日
 

禮儀靈思(十五):奉獻禮

莫冠文牧師

 

根據二十世紀聖公宗禮儀巨擘貴格利迪克斯(Gregory Dix)的理論,聖餐禮可以分為四個連續不間斷的行動:「拿起 - 祝謝 - 擘開 - 分給」,而其中的「拿起」並不只是侷限於餅酒的呈獻,而是餅酒所象徵了一切大地的產出以及人手的成果。今天我們來思想一下,奉獻的象徵意涵。

今天,大家在聖餐中所經驗的奉獻禮,更加近乎是金錢的捐獻;這當然是近代以來貨幣取代了實物的社會環境所決定。但在初代教會,由於聖餐禮是附屬於信徒群體的愛筵,而聖餐所用的餅酒就是地中海沿岸人民日常餐飲時所食用的麥麵包以及葡萄酒;因此,奉獻禮的原意,就是把自己日常的食物抽取一部分(往往是最好最完整的部分),祈求上帝降福並且聖化,為信徒的緣故,成為基督的身體和寶血,並且在領受的過程中與基督的生命所共融。因此,奉獻禮實則是象徵著把我們自己的生命奉獻到祭台上,祈求上主的接納和轉化。

只是後來隨著禮儀的演變過程,聖餐禮與日常的飲食分開,而奉獻禮也高度符號化,並隨著貨幣社會的到來,金錢的奉獻有時會掩蓋了作為食物的餅酒的呈獻,使奉獻禮變得有點兒抽象和疏遠。

但讓我們聚焦第二式聖餐禮文裡奉獻禮的總結禱文 —— 獻禮文:「萬物都是從主而來,我們把從主而來的獻給主」。這句看似簡單的禱文,實際上是整個聖餐禮的重要轉折;就是我們把自己的思想、行動,無論是良善還是虧欠,以及我們的物質生命,無論是富足還是缺乏,更把我們周遭的世界,無論是和諧還是衝突,…… 把以上的種種都以麵餅和葡萄酒作為象徵的祭品,奉獻在基督犧牲的祭台上。因此,奉獻禮不是教會單向地向信眾收取獻金;相反,是信徒群體作為主動的奉獻者,把自己的成敗得失、物質精神、喜怒哀樂、感恩祈求……一併連同日用的食糧 —— 餅和酒高舉給上帝,求他接納,求他轉化。正如在最遲起源自二世紀的奉獻禱文所說:「上主,我們把大地的出產和人類勞動的成果 —— 麵餅 —— 奉獻給你,求你使之成為我們的生命之糧;上主,我們把葡萄樹和人類勞動的果實 —— 葡萄酒 —— 呈獻給你,求你使之成為我們的精神飲品。」

奉獻禮並非只是實務的收取獻金,而是把我們的生命呈獻,祈求上主的憐憫,又期待他帶來轉化,正如他收取了作為人類普通飲食的麥麵餅和普通酒,然後藉著聖靈的大能轉化為基督的聖體寶血,就是他榮耀的生命,上主也能藉著聖靈的臨在,而把我們平凡有限的生命轉化為能散發出基督榮耀生命的個體和群體。

正如主禮把清水注入美酒中的默禱所言:「酒水的摻合,象徵上帝取了我們的人性,願我們也能分享基督的神性」,奉獻禮是把我們自身開放在上主的注視與臨在中,從而被他自己的生命所滲入和改變。

 
轉寄文章 列印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