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悼林壽楓法政牧師 --回憶少年時代與林法政相遇的點滴
吳汝林牧師
2024年11月23日(星期六)下午,我的手機收到由香港島教區發佈的英文短訊消息:
林壽楓法政牧師剛剛在醫院主懷安息。
認識林法政至今大約48載,心中不禁回想起若干與林法政一起相處的片段。及後知悉范晋豪座堂主任牧師計劃出版一本有關林壽楓法政牧師的紀念文集。我便在稿紙上把自己和林法政過去這48年的交往,整理為以下幾個的階段,並將之標題如下:
(1)年青牧者與少年學生
(2)神學生導師與教區神學生
(3)分區會吏長與主理牧師
(4)明華神學院院長與兼任講師
(5)聖保羅堂主任牧師與輔理聖品
當然,每一個階段標題的「第一個名詞」是指林法政的身份,而「第二個名詞」則是筆者的角色。
以下,謹分享「第一個階段
」--「青年牧者與少年學生 」--
的回憶點滴。
第一次認識林壽楓牧師
(當時仍未派立為法政牧師
)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聖公會港澳教區在烏溪沙舉行教區夏令會的場合。當年(記憶中是1976年)夏令會的主題是
「起來吧! 」。林壽楓牧師和石詠雪牧師皆為夏令會的專題講員。
我以學生身份參加夏令會。林牧師在專題分享中談論到存在主義
(
Existentialism ) ,並提及深受存在主義思潮影響的台灣青年作家王尚義的作品 --《
野鴿子的黃昏 》和《 從異鄉人到失落的一代
》,這也是我這位日後嚮往神學和哲學學習的少年學生第一次聽到有關存在主義哲學的學說。林壽楓牧師可以說是我哲學學習的啟蒙者之一。
【按:由於筆者本人剛接受完手術不久,眼睛尚未完全康復。現階段無法將每一階段的回憶點滴,一一記錄下來。但願日後可以完成,作為林法政和筆者師生一場,生命相遇的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