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分享的消息

7月3日訊息

發佈日期: 2024年7月07日
 

七十個七次

彭培剛法政牧師

 

聖經中有一個大家可能很熟悉的故事,就是關於他的門徒彼得問耶穌,應當饒恕得罪他的弟兄多少次。整節經文如此寫道:「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阿,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麼。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馬太福音 18 : 22

大家對這「七十個七次的饒恕」有何想法?大家會否覺得要饒恕那些得罪自己,攻擊自己,傷害自己或是抹黑自己的人時都感受到有困難?我們要如何饒恕那些犯了錯誤的人?

19481994年,南非曾經由外來的白人統治本土的黑人。白人政府採用了高壓的手段去控制黑人。他們會强徵他們的家園,甚至採用暴力來進行管治。當最後白人將政權交回黑人手上時,立即發生了一個巨大的問題:如何應對和處置白人過去對黑人種種的欺壓。要懲罰他們嗎?要審判他們嗎?按照公義來說,過去白人做了很多傷天害理,殘酷得無法想像的事,我們應予以處罰。但當時南非用了特別的方法——寬恕。

他們同樣有審案,在法庭中將過去曾施加虐待與被虐待的人叫來。他們需要在裁判官面前,將當日發生的事情重述一遍。最後當日施暴的人表示歉意,尋求原諒,被虐待的一方則表示寬恕虐待他們的人,然後彼此握手甚至擁抱,大家達致和解。有一些可能會認為不公道,因為並無向曾經犯下罪行的人施予懲罰,却使用了寬恕的方法。這個觀點或許正確,但却可能為國家帶來動亂不安,大家無法重建新生活。和解和寬恕,令到大家可以安頓下來,讓整個國家很快便重新恢復活力,也令眾人的生活能夠健康地成長和發展。

有人問當時負責處理此事的南非大主教:「為何能夠寬恕?在處理此事時是用何種思維和力量帶領,幫助其他人有如此寬恕的心?」大主教回答,寬恕對他來說並非只是一種理念或學問,而是一種經歷。在他小時候,常目睹父親醉酒虐待母親。這種回憶在他心中難以抹去。長大後一直想以同樣方法報復父親;但信仰令他明白,若不放下憤恨,自己的性格和情緒會被憤怒包圍。當自己願意放下和寬恕時,才能有新的體會,從痛苦回憶中走出來。這成為了他帶領他人一起寬恕的力量。

論寬恕,最重要是要了解自己與他人只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別。我們寬恕人時,同樣需要得到他人和上帝的寬恕。我們不會完全無過錯。歌羅西書313節提到:「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寬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饒恕的動力,在於我們認清楚自己都一定會做錯事情,我們也經常需要上主和他人的饒恕。

有一個故事講述有一家人常常吵家,而對面另一家人則相處融恰。有一天,這家人的太太決定到對面一家了解為何能融恰不吵架,得到的答案是因為他們全家都是「壞人」。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先生決定過去查清楚,剛好遇到他們討論著門口的單車被偷走一事。他們七嘴八舌的說:「是我不對,我沒有關好院子的大門。」「是我不對,我沒有把單車鎖好。」「是我不對,我不應把單車放在這裏。」說罷,三人便大笑起來,事情亦不了了之。我們都是壞人,都有不是。若人人都看到自己的不是,我們便不會自恃,便會明白聖經中說的「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

聖經中亦提到:「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很多事情都不是我們所能控制,要由上帝做主宰、審判和處理,而非由我們做劊子手,做報復的人。

我們要饒恕人七十個七次,因為上帝和人的關係是饒恕的關係,聖經中浪子得蒙父親饒恕的故事,是耶穌在這方面最清楚的教導。 (路加福音15 : 11 - 32) 饒恕才能讓他人和自己有第二次重新做人的機會,讓他人重新開始,讓自己不再被憤怒綑綁。我們要互相饒恕,因為我們都是五十步笑百步。最重要的是,讓一切由上帝去定奪主持。

反思問題:

1. 過去有被上主/他人饒恕的經驗嗎?

2. 曾否有過饒恕他人後,自己內心卻反而得到釋放的經歷?

 
轉寄文章 列印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