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分享的消息

4月10日訊息

發佈日期: 2024年4月14日
 

美感靈思(六)–美溢山林(下)                     梁智偉牧師

 

本周讓我們一起談談吳煦斌另一部短篇小說《獵人》。在故事之中,敘事者生於一個獵戶家庭。當他成長到一定年紀,便追隨作為獵人,也是最後一個獵人的父親到森林裡去打獵。透過與父親一同打獵的經驗,他漸漸認識及理解大自然中一切生存的定律和知識。基於這些認知,他的內心強烈地意識到,森林並不常常都讓人感到平安及舒適,有些時候甚至多數時間,都是充滿着各種致命的危機。他見證了父親與不同動物的生死搏鬥,而受傷和死亡則是每次搏鬥的必然結果。縱然如此,他卻被這種與森林真實互動的關係所感動,並感嘆這些搏鬥及死亡都是美麗的。敘事者的情感表達,令我們意識到,在他與森林之間充滿掙扎卻真實的互動中,彼此建立了一種相互理解和信任的關係。

後來,敘事者描述有一班突如其來的伐木工人,來到「最後的森林」之中。他們不但肆意地破壞當中的林木,同時又惡意地玩弄森林之中的不同動物。此情此景,均使敘事者深深地感到恐懼及不安,表示而這種逆轉的關係是醜陋的。正如他一段自白所描繪那樣:「我把頭埋在衣服裡。在熟肉的香氣中我感到害怕。我的眼睛疼痛。我的前面全是白色的閃爍。」伐木工人對於森林的肆意與殘暴,打破了人與森林恆久維持的互惠關係。

到故事的尾聲,敘事者把虛弱暈倒的父親帶回家中,他深刻地體會到父親失去森林的創傷,以及對於森林的無限思念。最後,父親用僅存的力氣,在家中的田園建築了人造的木林,然而,卻在竣工的翌日撒手人寰。作者以此種悲涼的結局,慨嘆人類自以為傲的文明和進步,不但對這個美麗的地球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更加令人與自然恆久維持的互惠關係付之一炬。

各位弟兄姊妹,而這一點,亦是我們作為基督的追隨者,必須反省的要點。可能,我們有一段很長很長的時間,都沉迷於工具理性、宏大的城市、資本的累積,為人們打造的幸福承諾。自此,人便變得過於自我中心,並且認為萬物都理應服膺於我們腳下。在這種逆轉的關係之中,人無可避免地僭越了上帝作為創造主的角色,更貪婪地操控和玩弄這個本是屬於上帝的世界。

其實,《獵人》中的伐木工人,可能離我們並非遙不可及,又或者,可能我們自身或多或少也跌進了這個自我中心的陷阱。若然我們都深明上帝乃創造萬物的主宰,而我們人類亦是由萬物所孕育而生長的話,我們便會了解到,人確實是上帝所創造的自然的一部分。縱然,基於種種因素,這種互惠關係可能是代表着無盡的掙扎,然而最終也是美好的。因為,某程度上來說,我們人性的本質,的確需要我們回歸自然的懷抱之中,才能夠真正被確立。

所以,我們不應將自身與自然割裂開來,以自我為主體,肆意地操控作為物化客體的自然界。相對地,我們作為大地的互惠者及看顧者,應該擁抱自然,融入自然,以及保育自然萬物,包括我們自己,讓這一切繁衍生長,彰顯上主的榮美。

我們又是否願意放下自我,回歸自然,返璞歸真,成就上主創世的美意?求主幫助我們。

 
轉寄文章 列印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