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分享的消息

1月31日訊息

發佈日期: 2024年2月03日
 

用智慧去與人相處

彭培剛法政牧師

 

現代人生活緊張,精神經常崩緊,而在日常生活中卻要經常接觸不同的人,或許是生活在同一個家庭,或許是在同一的機構工作,彼此的相處之道若不妥善處理,便會容易引發衝突,妨礙了彼此的關係,也破壞了生活的樂趣。

要改善人際間的相處,便要從增加大家的了解入手,故此不少心理和教育學者,教會的神職人員,甚至企業家,都鼓勵大家要加強情緒智慧(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訓練。情緒智慧就是一種能夠辨識自己和他人情緒的能力,認識到藏在人心內的不同情緒,並藉此去作出適切的行為和判斷。

美國專門研究情緒智慧的兩位專家查域士. 包普利博士( Dr. Travis Bradberry ) 和珍. 桂莉絲博士 ( Dr. Jean Greaves ) 曾經列舉以下的一些處理人際關係要訣,值得我們自己以及引領孩子們學習。

1. 開放自己:把內裏的自己向人顯露,會增加其他人認識真正的自己,誤

會便自然減少,即使開罪了他人,也較容易獲得體諒和接納。

2. 有興趣認識他人:對他人感到興趣自然會促使我們更注意對方的喜好

和特徵,亦較容易了解他們的心境和需要,相處時便能夠因應對方的情況而採取合宜的態度,從而有助雙方的關係。

3. 留意自己的溝通方式:寫下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例如:直接、

愛賣關子、隨和、嚴肅、輕鬆、風趣、健談等等,然後自行把這些给他人的印象作評估。最後選取好的然後在生活中加強多做,亦列出不理想的部分,並且設法改善。

4. 避免發放矛盾的信息:我們口中的說話和身體的語言要保持一致,不

要說一套,但流露的神情卻是另外一套,否則便會令人混淆,無法辨識你真正的意思。當然說話與身體語言在一些特別的情況下是需要加以抑制,不能夠不顧一切地表達。

5. 不要忽略微小善言:「多謝」、「對不起」、「請」等禮貌語句不單令聽者

感到愉悅,其實也會不自覺地提升講者的道德程度。

6. 多留意他人對自己的批評和提醒:多請他人給予意見和評語,聽的時

候更要有智慧地去領悟當中的意思,因為他人的評語未必道出全部的真相。若不清楚,不妨多發問,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聽後便要定下跟進的計劃,以便改進。

7. 建立信任:多開放溝通,坦誠地分享,言行一致,言而有信,真實可

靠,都是有助於在他人心中建立信任。信任和友誼是需要時間來逐步建立的。

8. 謹慎地發怒:人總會有情緒,不過人的怒氣,要選擇適合的時間、地

點、對象和方法來表達。若做得適當,便有助於關係的建立。一個教練中場休息時對球員的嚴厲訓斥,會有助他們在下半埸的表現。

9. 接受他人的情緒:對人表達情緒時,不要因為自己不知道要怎樣回應

而禁止他們。面對他人的情緒,不妨表示了解,並讓他們把情緒抒發。

10. 做決定後宜多加解釋:做了決定後,不妨多作解釋,令人明白背後的

原因,將會面對的挑戰,預計達到的目標等。這會有助他人更明白和支持你的決定。

11. 發出直接和有建設性的評論和意見:表達意見其實也是建立自己的一

個重要步驟。發出評論和看法後,可以探究一下,自己內心有什麼感覺?是否感到舒暢?下一次應該怎樣做?對方聽後的反應如 何?當中除表達你的看法之外,是否有行動的建議?

聖經說:「弟兄姊妹和睦同居,是何等的美,何等的善。」不過這個美善的境界,卻並非垂手可得,而是需要努力和智慧去建立。

記得英國文學家約翰遜博士(Samuel Johnson)曾說:「一個人應該經常整修他的友情。」友情、人與人問的關係若要健康而合宜地去建立,便要以智慧和積極的精神持續不斷地去整修。

 
轉寄文章 列印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