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靈思(四)—
荒誕之美 梁智偉牧師
我們有沒有幻想過,有一天清早起來,自己會變成一隻蟲子?這種荒誕的想像,並非兒戲之言,而是小說家卡夫卡,在他的創作之中,常用的文學手法。其中,《
變形記 》被公認為,使用此手法最傑出的作品。《
變形記 》發表於1915 年 , 當時正藉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 許多資本主義國家都面對着經濟蕭條、
社會動盪、民生艱苦的困局。故此,人們對資本主義的憧憬失去了信心,並陷於孤獨、
頹廢、絕望的囹圄之中。卡夫卡創作這個簡短的故事,正是要以荒誕的文筆, 深刻地呈現當時處於社會底層一眾小人物的悽慘生活,以及他們內心的掙扎。 從而,真實地顯露和批判,將人性物質化及工具化,所引致的人際間的冷漠與疏離。
故事的主角格里高爾,因為父親破產,母親生病,妹妹還要上學,所以需要獨自承擔沉重的財務責任。他每天拚命地工作,目的就是要還清父債,並改善家庭生活。
然而,世事又豈能盡如人意?主角一天早上起來,突然發現自己竟然變成了一隻大甲蟲,
頃刻之間,他的憧憬粉碎了,內心充滿着恐懼、不安及無奈。而他自我的世界與外在世界的聯繫,亦於那一刻變得分崩離析。
作者運用了這種雙重異化的手法,將主角與外在世界的關係之間的困窘,巧妙地呈現出來。主角變成了大甲蟲,一方面象徵他被自己、群體、社會異化了,成為偏離人本性的存在。另一方面,透過對故事角色的異化,作者營造出歧異的視角,讓讀者察覺到在自身平常生活底下,人性面對着的真實困境。
在小說中 ,
主角格里高爾自從變為大甲蟲後, 隨即便意識到不可能繼續滿足,自己作為家庭經濟支柱及推進社會發展的工具。 這種現實與期望的落差,讓主角的內心產生混亂和失落,並使他走向自我逃避和封閉的絕路。
之後,他的家人由於認為格里高爾不能再養家, 把他看作是累贅,最終拋棄了他。 只有他房間之中, 沙化底下那狹小而暗黑的空間,才能給予他些微的平靜。 在故事的尾聲,當主角死後,他的家人不但沒有悲傷,反而感到鬆一口氣,並決定一同去郊遊耍樂。
作者透過主角的視角,帶領讀者一同反省,隨着當時社會的飛速發展,機器大量生產,分工更加精細、效率大為提高,卻因而導致人的本性被異化的問題。人好像不再活得像個人,
而是淪為生產的機械。在這樣的社會之中,人注定會變得孤立無助、冰冷無感,而隨着人的個性被磨滅,精神世界亦會日益萎縮。
存在主義神學家保羅.田立克,對於人這種異化的處境具有深刻的洞察。他表示,人性被自己
、 群體、社會所異化,乃是罪的必然結果。而這種存在最顯著的狀況就是疏離
, 即是人與上帝之間、人與他人之間,以及人與自己之間的疏離。
各位弟兄姊妹,我們又有沒有處於這種疏離而視若無睹呢?如果是這樣的話,荒誕就並非戲言,而是我們存在的實況。此外,我們又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別人存在的價值呢?當我們說要愛別人如同自己的時候,又有沒有心理準備,
除掉彼此的隔閡,以消弭種種對人性的異化?求慈悲之主幫助及引領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