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分享的消息

7月19日訊息

發佈日期: 2023年7月21日
 

樂韻悠揚——教省銀禧音樂會後有感                                 莫冠文會吏

許久以前,曾同教省音樂總監楊欣諾先生對話,我提及「音樂是服務於禮儀的僕人」,楊先生立刻義正辭嚴地反駁:「音樂是禮儀的一部分!」;教會音樂界流傳一則笑話:「恐怖分子與教堂音樂家的唯一區別,就是你可以與前者談判。」我承認此話不虛!縱然如此,我越來越認同楊先生的觀點。 如果將崇拜中的文字比作人的骨骼肌肉, 那麼音樂就是人的衣裳,無論是簡潔清新,還是隆重華麗,衣服是我們認識一個人的重要部分。 崇拜生活如果沒有音樂,那麼就像人類文明沒有衣裳一般無法存在與運作。 甚至我們可以說,即使一個崇拜當中沒有樂器與歌曲(就如受難日禮儀),祈禱、讀經、 講道等言說的聲音,以至於主禮和會眾的身體動作都必然帶有音樂性, 只是我們往往沒有察覺而已。 音樂,誠然存在於人類語言、動作的頻率與律動,例如我們說某人聲音動聽、 某人動作優雅,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對方的言語、動作具有良好的音樂感。 因此,重視音樂,實則是重視上帝創造我們全人所具有的音樂性;發揮音樂的天才, 以各種形式的音樂敬拜上帝,實則是以我們的天性來回應創造者的行動。 因此,音樂絕對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定是崇拜乃至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有區別者,只是在乎音樂的優劣而已。

職是之故, 香港聖公會慶祝開基180週年暨教省銀禧的系列活動,以隆重的音樂會為其中的重頭戲就順理成章了。 在日前八號風球的「驚嚇」下,這場音樂會終於在718日晚假香港文化中心順利舉行,在當晚音樂會的上半場,不同的教區聯合詩班、聖公會學校合唱團以及教省聯合詩班都獻唱了不少震撼人心又沁人心脾的作品, 又有幾首由經典改編的會眾詩供全體同唱,氣氛熱烈;管弦樂團又在下半場加入,由前劍橋克萊爾學院合唱團指揮白慕德(Timothy Brown)執棒, 演出了著名聖樂作家約翰盧特(John Rutter)的大作「兒童彌撒曲」(Mass of the Children)。由於彌撒曲是一套完整的作品,聽眾在不少精彩絕倫的時刻幾次所強忍下來的掌聲,終於在樂曲終結時才爆發出雷動雀躍的歡呼。 誠然,這場音樂會凝聚了聖公會堂、校、社服等不同群體,讓牧者與不同的教友彼此歡聚,也激勵大家重視和參與隨後的慶祝活動……但是這些都不能與音樂本身相比。

在純粹的音樂中,人性的尊嚴得到提升、 屬天的理想得到實現;語言、 文化、 宗教、 性別、 階級的藩籬得以突破,人與人之間能夠融為一體,而上帝的恩典也在這種融合中臨在。 某種程度上,音樂會是「奢侈」的,因為詩班、 音樂家投入了無數的心血練習, 台前幕後又經歷繁重的預備, 就是為了音樂會的一刻,而音樂終將稍瞬即逝。 然而這種種「奢侈」又是值得的,因為在其中我們經歷對真善美的凝視和羨慕, 在與音樂的合一中, 我們又經歷天上恩典的聖化和振奮,從這一角度,音樂是一種「聖事性」(Sacramental)的存在。而銀禧音樂會正是有力地提醒並活潑地示範了音樂的這一特性。

在回程的車上, 鄺保羅榮休大主教提到,他鄰座是其他宗派的嘉賓,他們都盛讚聖公會能保存對聖樂傳統與當代創作的熱愛,而當許多教會都放棄詩班而採用敬拜隊的潮流下,我們無論教堂還是學校都能夠保持對唱詩班的重視和投入,是對教會音樂的重大貢獻。

願我們都能夠發現無處不在的音樂之美,並以之於創造音樂之主聯繫。

 
轉寄文章 列印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