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談生存力(九)— 利他力 」 梁智偉牧師 來到《 改寫未來的九種生存力 》一書的最後一章,作者提到一個非常重要,卻極具挑戰性的能力,就是「利他力」。
顧名思義,這個能力所指的,正是為他人、為群體好處着想的能力。 此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彼此緊密聯繫的共同群之中,世界一方所發生的事情,很可能會直接或間接地對世界另一方產生影響。例如大家記憶猶新的新冠肺炎疫情,無論是變種病毒的傳播、疫苗的生產與發放,以至口罩的供應等,都不是某一個地區或國家的「家事」。其中每一項變動,都會為全球人類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故此,在如此緊密共同體之中,我們必須具備利他的能力,為着別人的需要而貢獻自身的才能和資源,一同應對全球瞬息萬變的危機。
然而,若然我們只顧一味的付出,而漠視了自己的需要和限制, 結果只會弄巧反拙,損人害己。作者在本章開首,就不諱言地分享其自身的失敗經驗。他提及初出茅廬時,因「好心」而加入了一位師兄的公司工作。當時,他的工資不但較市面為低,工作時數卻較市面的為長。基於為他人着想的心態,作者極力忍受這種不公平的對待,就算身邊的同事都因此而離職,他還留下來堅持了一段時間。最後,當無耐地辭去工作時,還被要求賠償違約金,令作者非常失落,因為原來自己的付出,完全被對方利用了。
故此,作者在自我反省中,引用了心理學家阿當格蘭(Adam Grant )對於人際互動角色的分析,作為彼此互勉的基礎。格蘭在其理論中最重要的提醒,就是鼓勵我們在人與人的交流中,作個「愛人如己」型的施予者。意思就是,我們在關顧他人以及愛護自己兩個層面,取得適切的平衡。正如靈修大師盧雲所言,
唯有我們懂得愛自己, 體恤自身的需要和限制,才能夠如實地關愛別人,並甘心樂意地為他人的福祉作出自我犧牲。能具備這種智慧及屬靈內涵,才算是真正的利他力。
各位弟兄姊妹,我們對自己又有沒有足夠的了解和體諒,並如實地為他人的需要奉獻自身的熱情及能力呢?
上帝要開展拯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