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的消息

大齋節

發佈日期: 2010年2月07日
 

大齋節

 

一、         大齋節的意義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很重要的操守,就是克己(self-denial),凡事都要有節制,得到平衡。這克己是有雙重意義的,即消極的自制(self-control)和積極的自我訓練(self-discipline)。雖然很多時候我們不容易做到克己的工夫,但這克己的工夫卻仍是很需要的,假如我們想使生活有規律的話。

 

我們每年在日曆內規定大齋節的時期,就是給我們每年週而復始地去訓練克己的人格,逐漸建立更完善的生活。其實我們不會看見一個人的大變化,好像說:「前後判若兩人」之類,但無論如何我們能夠逐步生長,假如我們學效基督,和衪在曠野以禁食祈禱的方法去克己一樣;我們也能學效衪自制衪的欲望,發展衪人格的道德力量。

 

大齋節並沒有巫術的意味,也不是甚麼得神蹟的法術;所有的禁食、祈禱、或特別的禁戒、或捐款奉獻等等方法,只是達到靈性生命的長進和人格生活的完善而已;其本身是方法手段,並非一種目的。正如飲食可營養身體,飲食只是方法,健壯才是目的;又如體操可鍛鍊肌肉,體操只是方法,而健壯才是目的。同樣我們的人格經過這種克己工夫之後也就強壯起來了。每年的大齋節按時給我們一個克己的機會,追求上帝的完全(太五48)。這樣我們的靈性就一年比一年增長,比較初作基督徒時更為成熟。這就是我們年年要守大齋節的原因。

 

二、大齋節的日期次序

 

對於初代教會基督徒怎樣開始定大齋節,我們現在無從研究查考。但源始於基督在曠野四十晝夜的禁食祈禱方法和取義,卻是不容否認的。至於大齋節的拉丁字(Quadragesima)也就是四十日的意思;其次英文大齋節(Lent)一字卻是沿用其古字(Lencten)加以縮短的,含有春天(spring)的意思。以下將大齋節各日的意義,分述如後:

 

a.       大齋前主日(Pre-Lent Sunday)共有三個,即七旬主日(septuagesima)、六旬主日(sexagesima)和五旬主日(quinquagesima)。這些主日提醒我們要在生活的戰場上,以人格道德力量去戰勝惡念和欲望,並且要靠賴上帝才能成功。所以一連三個主日的祝文、書信和福音的內容都集中於這些目的,我們細心讀過便曉得了。

 

 

 

b.       大齋首日又稱「聖灰的禮拜三」(Ash Wednesday),又簡稱「灰日」或「聖灰日」,依照舊約時代的慣例遺傳,「灰」是悲傷悔過的表象,在這一日要在頭部的前額蒙灰,故稱此日為「灰日」。

 

c.       大齋主日共有五個(加上棕樹主日則為六個)。前三個主日,指明對於信仰之試驗,及需要上帝繼續之協助。第四個主日是大齋的中期主日(Mid-Lent Sunday),有時又稱為「補養主日」(Refreshment Sunday),因為是節期日子到了中期需要養息補力,所以引用福音記載基督餵飽五千人的故事。平常較為眾人所知的是稱為「母親主日」(Mothering Sunday),英國這一天會讓所有兒童從週末回家與父母共度。

 

第五主日與棕樹主日是「受難汛期」(Passiontide),亦稱第五主日為「受難主日」(Passion Sunday),在此一週內的日子統稱為「受難週」(Passion Week),它是依照耶穌基督親口對使徒所說,祂將要備嘗苦難的意思而定的。這對於基督徒有提示和警惕作用,所以教會也舉行「受難週」。

 

總之,大齋節期依照慣例,就在禮拜六這一天結束,以便預備復活節日的來臨。有時在習慣上於這一天晚上舉行水禮,這是教會根據聖保羅在給羅馬教會的書信所說的教訓,逐漸成為一種習慣的。他說:「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衪的死嗎?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祂一同埋葬。」(羅六3-4)因此在這一天也可能舉行水禮。

 

三、結語

 

總括來說,在大齋節期內我們反複思想主基督一生的事跡和救贖工作,正如基督耶穌親自重演其生平一樣,這樣每年一度給予信徒靈性上的糧食以養育其靈命,使他們的屬靈生命逐漸長進,這就是大齋節的真義。

 

 

摘錄自「一脈相傳<歷代聖者與聖曆>」 張綠薌著

 
轉寄文章 列印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