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領聖餐及領餐後感恩
王健華
2. 領受聖餐:
在初期教會,會眾是站著領受聖餐,有不同的理由:
2.1. 領受聖餐的信眾是天父的兒女,不再是奴隸要跪著領受;
2.2. 站立表達了耶穌基督復活了我們(raised by Jesus Christ);
2.3. 跟從舊約逾越節趕忙吃與隨時準備起行作工的傳統。
這站著領餐傳統流傳很久,甚至當時聖壇圍有圍柵,其高度似乎是為站著領餐而造的。其後領餐形式漸變,有站在原位等牧者送以聖餐;亦有行至聖壇前接受聖餐,而跪在壇前領受聖餐,亦是十一至十六世紀慢慢演變出來,最後成為普遍的習慣,特別是西方教會。
而領受餅與酒,是初期教會的習慣,牧師甚至是將餅派至會眾手中,但其後因聖餐酒餅的神學理念和分派時的困難等,麵包漸被餅取代,亦直接由牧者送至領餐者口中;而酒更不給予平信徒了。此時領餐亦有一定次序,先是教宗、主教或主禮牧者先領、再後是其他聖品、最後才是平信徒。
至於牧者派酒餅時宣讀的話,最初是很簡單的:基督的身體和基督的寶血。後來隨著禮儀發展,可能因為敬虔原因(亦有因為為病人施聖餐)而加長:「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聖體寶血,使罪得赦,保守你的靈魂直至永生。」而第二式禮文施聖餐的句子仍保留原意,但更為簡潔。
3. 餐後感謝文:
第二式提供了兩段禱文(二者擇其一)作為領聖餐後感謝之用,而領餐後之祈禱感謝,約在四世紀時發展出來,主要是因教會數目和會眾人數增多,以致需要有一段禱文讓會眾一同感謝作結,然後跟著便是祝福和差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