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期的意義及禮儀的消息

聖週(Holy Week)的意義

發佈日期: 2007年4月01日
作者 : 徐旭帆牧師
 
 

聖週(Holy Week)的意義    徐旭帆牧師

 聖週(Holy Week)是指教會記念主耶穌基督在世上最後一星期的生活經歷。聖週由棕枝主日(Palm Sunday)開始直至救主受難日為止。在聖週內一些重要節期簡述如下:

 

棕枝主日(Palm Sunday)是念耶穌基督昔日謙卑地驢駒進入耶路撒冷,受到群眾夾道歡迎,並高呼祂為王。猶太人以棕櫚樹為榮耀的象徵,因為在乾旱的巴勒斯坦,有棕櫚樹的地方,表示附近就有水源,是畜牧民族的恩物。直至現在,猶太人仍然將棕樹枝放在墓地上,象徵永恆的生命。有關主耶穌光榮進耶路撒冷城的經過,可參閱馬太福音二十一章1-11節;馬可福音十一章1-10節;路加福音十九章28-40節;約翰福音十二章12-19節。

基督設立聖餐日(Maundy Thursday),其意源出自拉丁文指「命令」的意思。主耶穌在當天晚上親自設立了聖餐,並且命令門徒要彼此相愛,謙卑的服侍別人,正如祂為門徒洗腳一樣。(約翰福音十三章1-35節) 今天,仍有不少教會在基督設立聖餐日的崇拜中舉行濯足禮儀。本年四月五日為基督設立聖餐日,本教區「西南聯區」假聖士提反堂聖堂聯合舉行基督設立聖餐日崇拜,又在崇拜前舉行「逾越節晚餐」作為紀念,並於聖餐崇拜末段加插「拆除聖壇陳設禮儀」。

基督受難日(Good Friday)意即「良善的星期五」,單從字義上來看也許令人感到奇怪。主耶穌在這天受難,本是悲哀,又怎麼說得上是「良善」的呢?若從主耶穌被人釘死的事蹟上,當天應是「敗壞」的星期五。但從復活的觀念上,上帝藉著主耶穌的死亡與復活為世人成就了救恩。因此,上帝的作為是良善和慈愛的。很多教會都會舉行基督受難日崇拜,頌讀及默想有關基督受難的經文,作為會眾信仰的反思。一些信徒群體亦會舉行默想行苦路的禮儀,重溫基督被釘的路程。

復活節(Easter)向世界宣佈「基督已經復活」。早期教會視每主日都是慶祝救主復活的日子。在主曆325年,教會在尼吉亞會議中,議決把復活節設定在春分第一次滿月後的第一個主日。今天我們也應當視每一個主日為「小復活日」,珍惜在教會中與主內兄姊共慶救主復活的恩典,榮耀上帝聖名。

 

*(刊登自2007年4月1日葡萄園由徐旭帆牧師所寫)

 
轉寄文章 列印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