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慶序言及各敘文的消息

賀聖士提反堂建創百五十周年

發佈日期: 2015年12月29日
作者 : 劉智輝
 

賀聖士提反堂建創百五十周年

聖殿巍峨立

巍峨:高大聳立的樣子。

唐孟郊自歎詩:「太行聳峨,是天產不平。」

士林共仰欽

士林:本泛指學界,今借指各界。

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

唐羅隱寄前戶部陸郎中詩:「出馴桑雉入朝簪,蕭灑清名映士林。」

提振君子德

提振:鼓舞、振作,提倡,倡導。

唐元稹批宰臣請上尊號第二表制:「卿宜為我提振大法,修明政經,懾竄戎夷,阜康黎庶。」

君子:泛指才德出眾的人。

君子在中國古代本意為國君之子,稱為「君之子」。當時諸侯國的君子普遍受到良好教育,因此文化水平很高,因此後世將道德水平品德修養很高的人譽稱君子。其後孔子對君子訂出標準和規範,使君子成為道德一種評判的標準。

論語為政:子貢問君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論語里仁:子曰:君子喻於義。』」

論語顏回: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論語衛靈公:子曰:君子求諸己。』」

易乾文言:「九三,君子終日乾乾。」

漢班固白虎通·號:「或稱君子何?道德之稱也。君之為言羣也;子者丈夫之通稱也。」

宋王安石君子齋記:「故天下之有德,通謂之君子。」

德:品行﹑作風。論語顏淵:「君子之風,小人之草。草上之風必偃。」

反樸還淳深

反樸還淳:亦作還淳反樸。意謂回復到人原來樸實、淳厚的本性。復歸於樸實、淳正。

梁書卷二十七明山賓傳:「處士阮孝緒聞之,歎曰:『此言足使還淳反樸,激薄停澆矣。』」

太平廣記卷一六五鄭濣:「僕嘗病澆態訛俗,驕侈自奉,思得以還淳反樸,敦厚風俗。

淳深:敦厚。

晉潘嶽西征賦:「秺侯之忠孝淳深,陸賈之優遊宴喜。」

南史劉遵傳:「其孝友淳深,立身貞固,內含玉潤,外表瀾清,言行相符,終始如一。

堂奥規明訓

堂奧:堂的深處,喻含義深奧的意境或事理。喻深奧的義理深遠的意境。

晉棗腆答石崇詩:竊覩堂奧,欽蹈明規。

宋蘇軾上虢州太守啟:伏惟禦府某官,學造淵源,道升堂奧。

清趙翼題陳東浦藩伯敦拙堂詩集:「新詩十二卷,精心躪堂奧。」

規:效法。

唐韓愈進學解:「上姚姒,渾渾無涯。

明訓:明確的訓示,如明哲保身,古有明訓。

唐韓愈順宗實錄三:「佩詩禮之明訓,宣忠孝之弘規。」

創兹萬世箴

創:開始、開啟。如:「開」、「首」。

周禮冬官考工記:「知者物,巧者述之。」

茲:此,如。

論語子罕:「文王既殁,文不在茲乎?」

爾雅釋詁:「此也。」

書大禹謨:「念茲在茲。」

萬世:萬代、永久。

漢書卷七十陳湯傳:「立千載之功,建萬世之安,群臣之勛莫大焉。」箴:規戒﹑勸諫。

箴言:舊約聖經箴言一章二節至六節記載所羅門的箴 言:「要使人

曉得智慧和訓誨,分辨通達的言語。使人處事、領受智慈、仁義、公平、正直的訓誨。使愚人靈明,使少年人有知識和謀略。使智慧人聽見,增長學問。使聰明人得智謀。使人明白箴言和譬喻,懂得智慧人的言詞和謎語。」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父慈而教,子孝而。」

箴亦作鍼,良箴亦作良鍼。鍼、療效好的針砭。比喻有益的勸誡。

三國志魏志邴原傳裴松之注引邴原別傳:「先生之説,誠可謂苦藥良鍼矣,然猶未達僕之微趣也。」

晉葛洪抱樸子酒誡:「世人好之樂之者甚多,而戒之畏之者甚少,彼眾我寡,良箴安施?」

宋朱熹感事書懷十六韻:「故人司獻納,早晚奉良箴。」

建守業艱難

常言道:創業難,守成亦不易。

建:成立、樹立、設置。如:「功」、「業」、「國」。

唐柳宗元封論:「予以為周之喪久矣,徒空名於公侯之上耳。」

守:守成,繼承和保持前人已有的成就和業績。;

守業:盡力於自己的職守和職分。

左傳成公十三年:是故君子勤禮,小人盡力,勤禮莫如致敬,盡力莫如敦篤,敬在養神,篤在守業。

國語周語中:敬所以承命也,恪所以守業也,恭所以給事也,儉所以足用也。

艱難:指創業。艱難:困苦、困難、艱辛

王風中穀有蓷:「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

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朕在弱冠,未知稼穡之艱難。」

北史周宗室傳論:「有周受命之始,宇文護實預艱難。」

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功存社稷而人不知,躬履艱難而節乃見。」

元周霆震登城詩:「世祖艱難德澤深,風悲城郭怕登臨。」

百司盡費心

百司:此喻負責人員。本指各種執管政事的大臣﹑官員。

書經立政:「虎賁﹑綴衣﹑趣馬﹑小尹,左右攜僕,百司庶府。」

文選沈約恩倖傳論:「空置百司,權不外假。」

百姓:百官族姓。古時貴族以其所封之地為姓,故稱為「百姓」。百官族姓。古時貴族以其所封之地為姓,故稱為「百姓」。今泛指一般平民、國民。

書經堯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易經繫辭上:「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夫百姓不能自治,故立君以治之。」

費心:用心;操心。耗用心神。

唐杜甫嚴氏溪放歌行:費心姑息是一役,肥肉大酒徒相要。

五常三綱立

五常:泛指我國古代社會所提倡的主要道德規範。指仁、義、禮、智、信。

古代五種倫常道德,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漢董仲舒賢良策一:「夫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飭也。」

唐柳宗元時令論下:「聖人之為教,立中道以示於後,曰仁、曰義、曰禮、曰智、曰信,謂之五常,言可以常行之也。」

三綱:古代指君臣、父子、夫婦之道。

我國古代社會中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合稱三綱。

漢班固白虎通·三綱六紀:「三綱者,何謂也?君臣、父子、夫婦也。」

禮記樂記:「然後聖人作,為父子君臣,以為紀綱。」

唐孔穎達疏:「『禮緯含文嘉云:三綱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十方委重任

十方: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十方。泛指各處、各界。

委:委、任也。委託,託付。把事交給人辦。

書經呂刑孔穎達正義:我既受天委付,務欲稱天之心。

重任:重大的責任。

左傳襄公十年:「餘羸老也,可重任乎?」

杜預注:「不任受女此責。」

晉袁宏後漢紀順帝紀下:「中郎將周舉,清高忠正,可重任也。」

周行詮真道

周行:循環運行。巡行、繞行。寰宇。周遭。

老子第二十五章:「周行而不殆。」

漢趙曄吴越春秋越王无餘外傳:「禹即天子之位,三載考功,五年改定,周行天下,歸還大越。

左傳昭公十二年:「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

宋陸游上書乞祠輒述鄙懷詩:「飄然去周行,湖海抱沉疾。」

詮:解釋、評說事理。如:「釋」。

晉書卷四十五武陔傳:「文帝甚親重之,數與論時人。」

唐元稹解秋詩十首之十:「我懷有時極,此意何由!」

唐顏師古策賢良問五道:「厥意如何?佇問釋。」

真道:真理。真實不變的道理。

太平天囯洪仁玕英傑歸真敘抑或有心懷疑義者欲尋其緒而識端,不遇解釋之人而疑終莫袪,無怪乎真道日在天下而真理終不明於人心也。

禩緜延壬

年禩:年祀。年代。

緜延:延續不斷。

南朝梁簡文帝七勵中宿緜延,長廊周密。

唐韋應物登西南岡卜居遇雨詩:紆曲水分野,綿延稼盈疇。

明沉鯨雙珠記師徒傳習道統綿延寄白頭,光風霽月應蒙求。

宋周密志雅堂雜鈔圖畫碑帖上嘗謂年禩緜遠,晉代奇跡,蓋已略盡。

壬、本義為挑擔。意為負擔、責任。象形兼指事。像人挑擔之形。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按詩經以任為之。」

詩大雅生民:「是任是負。」

壬:亦作任。盛大。盛大莊嚴。

詩小雅賓之初筵:「百禮既至,有有林。」

毛亨傳:「,大;林,君也。」

誌記在典籍

誌:記錄﹑記載。

列子楊朱:「太古之事滅矣,孰之哉?」

記:載錄。

宋范仲淹岳陽樓:「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之。」

典籍:記載典章制度的重要圖書。

文選孔安國尚書序:「乃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

慶賀表丹忱

慶賀:向有喜慶之事的人道賀。

周禮秋官小行人:「若國有福事,則令慶賀之。」

表:對人說明自己的意見﹑情感或事情的真象。

紅樓夢第五十五回:「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白。」

丹忱:赤誠的心。熱忱。懇誠

宋趙令畤侯鯖錄卷五:則當骨化形銷,丹忱不冺,因風委露,猶託清塵。

明海瑞倭犯鍾司徒墓雷震遁去詩:丹忱貫石塋俱古,赤電明心山蒼。

 
劉智輝 
 
轉寄文章 列印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