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期是教會年曆中歷史最悠久的節期。此節期的範圍由慶祝基督的復活、升天起至聖靈在五旬節降臨為止。這幾項事蹟是一個整合的單元,來啟示基督到世上來的使命。整個節期共有五十天,而早期教會稱之為「偉大的五十天」(The Great Fifty Day)。 復活期的英文字是”Easter”此字沿於古代歐洲的條頓人的一位女神的名字Eostre,她是代表春天的女神,而她的名字是指四月(April)的意思。復活期是教會最歡樂的節期,充滿喜氣洋溢的氣氛。早期信徒在復活期崇拜中不需要跪,而是站著,表示喜樂和慶祝之意。 教會在復活期所採用的顏色是白色,象徵慶典、喜樂和純潔之意。但在聖靈降臨日則採用紅色,象徵聖靈的火。 早期教會將復活前夕和復活日的崇拜統稱為「逾越」(Paschal)。崇拜由復活前夕的日落到翌日即復活日的清晨,內容主要舉行聖洗禮和聖餐禮。信徒在復活前夕的守夜崇拜(Easter Vigil)中頌讀聖經、詩篇和禱告。他們認為基督的受死和復活是一個整合的事蹟,是不可分割的。所以「逾越」(Paschal )崇拜是一個最高興的慶典,一方面紀念基督的受苦和受難、但同時慶祝祂的復活。這個節期重要的原因不是因為這些歷史的事蹟,而是這些歷史蹟背後的意義,那就是因 為基督的受苦受難、復活和升天帶給人類罪的救贖和永生的盼望。因此,早期信徒將這五十日的節期內所發生的每一件事蹟都看作一個整體,每一件事蹟都與其他事蹟互相關連。首先他們認為藉著基督的受死和復活,他們得蒙救贖,並可進入上帝的國。而基督的升天是準備祂再次的降臨,(早期信徒深信基督很快便再降臨…)。但他們亦相信基督再次降臨前先差遣聖靈與他們同在。 基督的受死和復活是基督徒信仰的核心和基礎。兩者是不能分割的,因為基督的復活是成全了祂的死亡。基督的復活讓信徒明白祂的生和死之意義。他的復活是戰勝死亡和完成救贖我們的工作。假若基督沒有復活的話,所有一切,包括了聖誕節、最後晚餐,特別祂的死亡都變成毫無意義了。假若祂沒有復活的話,祂跟一位死了的先知毫無分別。所以復活期的奧蹟在教會的生活身處於一個顯赫的地位。而早期信徒明白要慶祝此奧蹟不是要等一年一次,而是每主日都要紀念和慶祝,因為每一主日都是一個小的復活日,「七日的頭一日」,是新的開始,所以每一個主日都應該歡樂地來慶祝救主的復活。而最適合在主日慶祝救主復活的崇拜則非聖餐禮莫屬了。因此早期信徒在主日必定舉行聖餐禮來紀念救主的受難和慶祝復活和升天。 早期信徒亦喜歡在復活期舉行聖洗禮。因為他們認為洗禮的意義是與基督一同受死,一同復活,所以他們喜歡在復活前夕的守夜崇拜中舉行聖洗禮,藉此分享基督得勝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