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分享的消息

10月7日訊息

發佈日期: 2020年10月09日
 

捨與得 (三) - 減出快樂                                                         梁智偉牧師

「捨與得」的第三章旨在與讀者探討何謂「減法生活」。身處在物質豐裕、節奏急速的現代城市,我們都難免沾染一襲塵俗,被浮世的喧囂繁華擠得喘不過氣,而遺忘了人生在世該往何處、所謂何事。這種對生活方向、人生意義的追求,並非離地之舉,卻是與我們作為人的福祉息息相關。區博士在此章以整頓家居為切入點,進而鼓勵我們檢視每周的日程,並透過減法原則,幫助我們重整生命的優次,讓我們活得更愉快和輕省。

區博士指出,不願意捨棄,有時是源於我們對物事的情感投射,或者該物事表彰了我們某個為之驕傲的身份,又可能是物事本身有形或無形的價值。然而,這些原因均可以是中性、甚至正面的,但若然我們對這些因素過於執迷,反而會窒礙我們信仰和生命的成長。文中有句警語:「我們不應消耗時間來換取空間,因為在時間的領域裡,生命的目標不是擁有,而是存在;不是控制,而是分享;不是征服,而是和諧共處。」這段文字正提醒我們,要善用上帝賜予的光陰,不要因為對物質過度的追求,而忘記了生命本身的價值和意義才是最重要的。除了對物質的態度之外,我們的生活節奏亦相仿,區博士鼓勵我們要定期清理無用而煩擾心靈的活動、減少不必要的聚會、多作讓自己感到滿足的事情,並騰出心靈空間作自我檢視、整理和休息。

在馬太福音162526節中,耶穌對我們也有類似的教導:「凡要救自己生命的,要喪失生命;凡為我喪失生命的,要得著生命。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經文中提及的兩種生命,其實是截然不同的狀態。「救自己生命」和「為我喪失生命」所指的,是一種不斷榨取的生命,源於自私及對物質的執迷,其結果是失卻上帝所賜,真正值得我們珍視的生命。這種生命正是「要得著生命」所描述的狀態,是一種願意與人分享的生命,不是執著自己擁有多少,而是藉著上帝的恩賜,在與人交通之中分享主愛,並享受上主厚賜的恩典。

當我們願意放開緊握的雙手,不執著於物質和名利的擁有,我們會頓然發現這種「減去」並非損失,而是「得著」上帝所賜予之豐盛生命的契機。因此,這種「捨」便會引致「得」。

 

各位弟兄姊妹,你又會怎樣整理家居物事,或者一周日程,甚至生命的優次呢?

 
轉寄文章 列印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