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分享的消息

10月4日訊息

發佈日期: 2017年10月08日
 
馬太福音21:23-32
 
23耶穌進了聖殿,正教導人的時候,祭司長和百姓的長老來問他:「你仗著甚麼權柄做這些事?給你這權柄的是誰呢?」24耶穌回答他們說:「我也要問你們一句話,你們若告訴我,我就告訴你們我仗著甚麼權柄做這些事。25約翰的洗禮是從哪裏來的?是從天上來的,還是從人間來的呢?」他們彼此商議說:「我們若說『從天上來的』,他會對我們說:『這樣,你們為甚麼不信他呢?』26若說『從人間來的』,我們又怕眾人,因為大家都認為約翰是先知。」27於是他們回答耶穌:「我們不知道。」耶穌也對他們說:「我也不告訴你們,我仗著甚麼權柄做這些事。」
兩個兒子的比喻
28「有一件事,你們的意見如何?一個人有兩個兒子。他來對大兒子說:『孩子,今天到葡萄園裏做工去。』29他回答:『我不去』,以後自己懊悔,就去了。30他來對小兒子也是這樣說。他回答:『父親大人,我去』,卻不去。31這兩個兒子是哪一個照著父親的意願做了呢?」他們說:「大兒子。」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稅吏和娼妓倒比你們先進上帝的國。32因為約翰到你們這裏來指引你們走義路,你們卻不信他,稅吏和娼妓倒信了他。你們看見了以後,還是不悔悟去信他。」
本周的經課刻劃出一個信仰路上的掙扎。當我們洗禮加入教會時,我們都會向上主應許決意拒絕魔鬼及魔鬼各樣行為,丟棄世上虛浮之榮華,除去一切貪欲,與肉體之邪情;就像我們在婚姻裡都會應許對於必愛護對方直至終身。可是,在生活上我們都會遇見試探,面對掙扎,我們遇上挑戰時,都會跌倒,都會失足。
福音經課講述到兩個兒子,大兒子首先答應了父親不去工作,但後來自己懊悔就去了;而小兒子即答應了父親他會去,可是後來卻不去。我們都曾答應過上主許多東西,但最後是像大兒子般有把所答應的東西實行出來?還是像小孩子那樣,答應了但最後卻沒有實行呢?上主看重的,是我們有否把信仰的認知,在生活行動上表現出來。願意我們也有這一顆向上主懊悔的心,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願意從今開始作一個知行言合一的人。
[早上8:38, 2017年10月8日] Church messege: 2017年10月8日(本主日)所選讀的「福音經課」是《馬太福音》21:33-46
 
 
惡園戶的比喻
(可12.1-12;路20.9-19
 
33「你們再聽一個比喻:有一個家的主人開墾了一個葡萄園,四周圍上籬笆,裏面挖了一個醡酒池,蓋了一座守望樓,租給園戶,就出外遠行去了。34收果子的時候快到了,他打發僕人到園戶那裏去收果子。35園戶拿住僕人,打了一個,殺了一個,用石頭打死了一個。36主人又打發別的僕人去,比先前更多;園戶還是照樣對待他們。37最後他打發自己的兒子到他們那裏去,說:『他們會尊敬我的兒子。』38可是,園戶看見他兒子,彼此說:『這是承受產業的。來,我們殺了他,佔他的產業!』39於是他們拿住他,把他扔出葡萄園外,殺了。40葡萄園的主人來的時候,要怎樣處置那些園戶呢?」41他們說:「要狠狠地除滅那些惡人,將葡萄園轉租給那些按時候交果子的園戶。」42耶穌對他們說:「『匠人所丟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主所做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奇妙。』
這段經文你們從來沒有念過嗎? 43所以我告訴你們,上帝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民。44誰跌在這石頭上,一定會跌得粉碎;這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壓得稀爛。」45祭司長和法利賽人聽見他的比喻,就看出他是指著他們說的。46他們想要捉拿他,但是懼怕眾人,因為眾人認為他是先知。
本主日的「福音經課」記載了耶穌基督所講的一個比喻--「凶惡園戶的比喻」。
比喻的聽眾對象包括了︰當時的祭司長、民間的長老和法利賽人。當然,廣義來說,也包括了今日的你和我。
 
曾有學者指出︰比喻當中所出現的人物和事物,可以這樣來理解。
 
(1) 園主--天父上帝。
(2) 葡萄園--整個以色列。
(3) 園戶--以色列的宗教領袖和百姓。
(4) 僕人--歷代忠於上帝,並向以色列人宣講上主訊息的先知和祭司等。
(5) 園主的兒子-- 耶穌基督
(6) 那些交果子的園戶--外邦人。
(7) 石頭(房角的頭塊石頭)--耶穌基督是教會的根基。
(8) 石頭(壓碎壞人的石頭)--耶穌基督帶來及主持日後的審判。
 
本主日的「福音經課」清楚表明了︰耶穌基督早已識破了祭司長和法利賽人有意殺害自己(耶穌基督)的詭計。
 
耶穌基督勇敢地迎向這班的壞人,並指出︰祇有「那能結果子的百姓」才能得著「上帝的國」。日後必有審判--『誰跌在這石頭上,一定會跌得粉碎;這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壓得稀爛。』(第44節)
 
「反思的問題」如下︰-
 
(1) 今日的我們如何對待耶穌基督(園主的兒子)?
 
(2) 我們是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究竟我們在生命上結出了一些怎樣的果子?
耶穌基督說︰--
『凡好樹都結好果子,而壞樹結壞果子。
好樹不能結壞果子,壞樹也不能結好果子。』(《馬太福音》7:17-18)
 
轉寄文章 列印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