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分享的消息

7月12日訊息

發佈日期: 2017年7月14日
 
2017年7月16日(本主日)所選讀的「福音經課」是《馬太福音》13:1-9及18-23節。
 
撒種的比喻
(可4.1-9;路8.4-8)
 
1就在那天,耶穌從房子裏出來,坐在海邊。2有一大群人到他那裏聚集,他只好上船坐下,眾人都站在岸上。3他用比喻對他們講了許多話。他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4他撒的時候,有的落在路旁,飛鳥來把它們吃掉了。5有的落在土淺的石頭地上,因為土不深,很快就長出苗來,6太陽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7有的落在荊棘裏,荊棘長起來,把它擠住了。8又有的落在好土裏,就結出果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9有耳的,就應當聽!」
解釋撒種的比喻
 
(可4.13-20;路8.11-15)
18「所以,你們要聽這撒種的比喻。19凡聽見天國的道而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把撒在他心裏的奪了去;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20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立刻歡喜領受,21只因心裏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一旦為道遭受患難或迫害,立刻就跌倒。22撒在荊棘裏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憂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結不出果實。23撒在好土裏的,就是人聽了道,明白了,後來結了果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本主日是「聖靈降臨期第六主日」,本主日的「福音經課」記載了耶穌基督所講的著名之「撒種的比喻」。(在《馬可福音》4:1-9及13-20節,及《路加福音》8:4-8及1-15節有相應「平行」的記載)。
非常明顯,本主日的「福音經課」可以分作以下兩個的段落來查考。
 
「第一個的段落」是︰1-9節--
「撒種的比喻」本身。
 
「第二個的段落」是︰13-20節--
耶穌基督對「撒種的比喻」的解釋。
綜合3本「共觀福音」的記載,耶穌基督表明︰
四類的土地--1.「路旁」、2. 「土淺石頭地」、3. 「荊棘地」和 4.「好土」分別代表了人內心對「上帝的道」的不同回應。
「種子」就是「上帝的道」(參《路加福音》第8章11節)
「飛鳥啄食路旁的種子」意指撒旦(或那惡者)把不明白者的道奪去(《馬可福音》4:15,《馬太福音》13:19)
「土淺石頭地」代表人雖然對「上帝的道」有很快的回應,但因沒有根基,一遇到困難挑戰(患難或迫害)便「枯乾」「跌倒」(《馬太福音》13:20-21)
「荊棘」代表「世上的憂慮」、「錢財的迷惑」把「上帝的道」擠住了(《馬太福音》13:22
「好土」代表人聽了道,明白了,結果100倍、60倍或30倍的。(《馬太福音》13:23
 
「反思的問題」如下︰--
 
1. 我們自己的「內心」是屬於那一種類的土壤?
 
2. 無論結果如何,我們有否參與傳福音,協助「撒種」呢?
 
3. 「好土」何處尋?我們有去發現或開墾「好土」嗎?
 
節期與靈修(三十四)
 
默想《求潔心禱文》
 
香港聖公會教會政策文件導向委員會
門徒訓練小組
 
當主禮聖品向信徒問安後,接着便帶領他們一同以《求潔心禱文》(The Collect for Purity) 禱告,準備他們以正確的心態參與聖餐崇拜。原來早於11世紀,英格蘭教會的彌撒經已收錄了這禱文,作為教士在彌撒前準備自己心神的禱文。及至到宗教改革時代,Thomas Cranmer把這拉丁禱文翻譯成英文,並把它放在《公禱書》聖餐崇拜的開始部分,讓所有參與崇拜的信徒,一同求主潔淨內心,準備自身投入敬愛上主的崇拜歷程。
 
這禱文還出現於英國14世紀靈修瑰寶《不知之雲》(The Cloud of Unknowing) 的序言,可見這禱文無論作為靈性生命尋索的起始,或是崇拜生活的開始也別具靈修意味。現在讓我們一同默想這禱文:
「全能的上帝,凡人的心,在你面前無不顯明;心裏所羨慕的,你都知道;心裏所隱藏的,也瞞不過你。」
 
當我們每主日踏進聖堂,無論以為自己有多好,甚至連自己也欺騙了,隱藏在內心的罪在全能的上帝面前也無所遁形。正如我們的始祖亞當和夏娃犯罪後,只有赤裸裸地面對上帝,不能掩飾自己從罪而來的羞愧和悔疚。
 
「求你賜聖靈,感化我們,潔淨我們的心思意念,」
人不能用任何方法抹去由罪帶來的羞愧,只能透過聖靈的工作。我們面向上主,唯一能做就是懇求聖靈在我們生命中彰顯大能,淨化一切令我們遠離上主的惡念。
 
「使我們盡心愛你,恭敬歸榮耀與你的聖名;」
這是整個禱文的核心。經歷聖靈的淨化,在世的信徒意識到罪污得潔淨,淨化的心靈能以整全的生命更完滿、盡心、恆常地敬愛上主,崇拜上主。
 
默想:
 
1. 直至今天,《求潔心禱文》仍是聖公宗不同國家的《公禱書》常用的準備禱文。讓我們在主日以此禱文禱告時,細意咀嚼箇中的屬靈意味。
 
2. 本週閱讀以下經文,思想與《求潔心禱文》的關係:來4:1-13; 路10:26-28; 約4:19-24
 
轉寄文章 列印文章
 
返回